创新中药科学发展思路,书写安全用药新篇章

时间:2019/12/19 6:19:49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创新中药科学发展思路,书写安全用药新篇章

——中国药学会第三届临床中药学大会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

年10月18-20日,中国药学会第三届临床中药学大会在河南郑州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以“安全用药,健康中国”为主题,汇聚了全国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及相关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新时代中药发展的新思路、新策略。

大会由中国药学会临床中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医院药学分会、医院药学分会和传统药物安全用药研究国际合作联盟协办,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院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承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孙丽英副司长,中国药学会临床中药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全军中医药研究所肖小河所长,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赵军宁教授,河南省卫健委中医局姬淅伟处长,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田力教授、李建生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大会。

大会开幕式

“中医药科学发展应聚焦‘新四性’,即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可及性。”中国药学会临床中药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药品不良反应是全球性挑战。

中药安全性关系安全用药、影响行业发展。中药安全性问题不仅是医疗和科技问题,而且是社会、经济乃至政治问题,具有最广泛的命运共同体。

肖小河认为,“中药安全性和质量形势,问题不少,总体可控且向好”。他以中草药肝损伤防控研究为例,剖析了破解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近年来肖小河团队提出并实施《中草药肝损伤防空行动计划》,创建了中草药肝损伤精准评价方法体系,基本摸清了我国药源性肝损伤的“家底”,科学揭示了何首乌等系列中草药肝损伤之谜,创建了人、药、用三位一体风险防控模式。

大会主席肖小河研究员致辞

大会设置主会场和“中药安全性研究与精准用药”、“中医药创新研究策略与方法”两个分会场。

中国药学会临床中药学专委会主任委员肖小河研究员、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宋海波教授、医院高月教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朱飞鹏教授、中山大学徐俊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郑江教授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林娜教授等30多位海内知名专家分别就中药安全性形势和挑战,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及精准用药等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前沿学术思想及最新研究进展,为提升我国安全合理用药研究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献计献策。

本次会议还评选出12篇优秀论文,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鼓励青年学子做出更多创新且实用的研究工作。

大会主会场

本次大会还隆重发布了全球首个共享共创的安全用药网络查询平台“安全药问”。该平台由中国人民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全军中医药研究所肖小河研究院员团队领衔研制开发,可为公众提供开放的安全用药信息查询及个性化互动咨询服务,同时亦可为药品研发、生产、监管和使用机构及相关人员提供实时动态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数据。

促进药物安全风险信息在临床、科研、生产、使用和监管之间的开放、共享、共治,从而推动安全用药风险管理从命令式监管到引导式监管、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从政府监管主导到社会全民共享共治的重要转变。

全球首个共享共创的安全用药网络查询平台“安全药问”发布会

本次大会同时召开了中国药学会临床中医药专业委员会会议,专委会会议上,肖小河主任委员总结了年专委会取得的成绩,并讨论决定明年专委会成立中药安全性评价学组、中药质量评价学组、药源性疾病诊治学组和中药合理用药学组四个学组及青年委员会,同时决定中国药学会第四届临床中药学大会将于年8月在四川成都举行,并在北京举办第二届国际传统药物安全用药高峰论坛。

中国药学会临床中药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年。在肖小河主任委员带领下,三年来专委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向在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取得显著成绩:领衔制定国际首部中草药肝损伤临床评价标准与防控指南,已分别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的标准;发起成立了全球首个“传统药物安全用药研究国际合作联盟”,发布了全球首个《传统药物安全用药北京宣言》;创建全球首个安全用药信息网络查询共享共创平台“安全药问”等,标志着我国临床中药学研究团队步入国际传统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前列。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zyys/667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