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一阳,谓之道也。我们看到中医来应用中草药治病,非常有规律。这种古老的方法一直在传承着。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大部分对中医的实质没法了解。必须与现代的西方文化来进行沟通。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等,用两种相对的性质或者不同气味、功能的药物结合,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而产生新的效果。这类配伍是最有意义也是最常见的配伍方式。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这是原则,都是阴阳的体现。这是现象,我们通过人自身的感觉器官就能了解感知,不需要另外制造仪器,准确的说:所用的仪器就是我们人本身,这样的观察是从能量的运化来观察的。这些存在的现象,是运动的,他们最后统一阴阳。按照西方人的文化,阴阳就是一个概念。如果提升到一阴一阳谓之道,就是一个:绝对理念。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对于概念,它有数量,质量,质变的内容分析观察,作为一个中医师,他观察草药,它就包含了数量,也包含了质量的观察,他的认字最后能够获得质变。如:桂枝—白芍(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人参—丹参(气—血)二参丹,养心和血。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山栀—牡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黄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这次只是肚子一个中医师,最基本用的,经常用的草药,这里面包含了阴阳的观察:气血、升降、出入、寒热、补泻等能量运化现象,这里面的观察不仅仅限于草药,而且要观察人本身的疾病,做一个中医师,这样的方法用久了,他就对草药的性质,对于人身心的能量运作状态,都有了亲切的体验。到了思维或者突破的时候,他会突然有所醒悟:这是原则,这些草药的运用,只有两个字:阴阳。最初对阴阳的理解是抽象的,通过医学的实践,于是就有了实际的内容。这些内容能把人本身与草药万物天地宇宙,放在一起观察。所以他能发现天地宇宙万物的运作规律。这个时候对阴阳的理解,已经不是理解,而是对于道体的把握。这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有相同的地方吗?现代人总以为中国人没有逻辑思维。但是从这里我们看出中国的中医中就有高明的逻辑思维方法。这高明之处在于运用了人本身参与了对身心万物的了解。西方的逻辑学做不到这一点,他必须把人独立于客观事物之外。或者或者说,他要强调把人独立于客观事物之外。我们可以看到中华的智慧学中的逻辑方法,与西方的逻辑学有相通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有辩证法,中医里面有没有呢?中医里面怎么没有?叫:辩症论治,这是中国人,把辩证法运用在医学领域的智慧方法。中医的这种辩证法,能够观察人的心身状态,能够观察人能量运化的状态,能够观察草药能量的运作状态,而且把人草药能够放在一起来观察能量的运化状态。西方的医学能不能用辩证法来观察药物?能不能用辩证法观察人身体的能量运作?能不能创建人身的超级灵知医学系统?西方人,到现在还没有做到。但是中国人数千年以前就已经做到了,从建立起来就不需要改正证伪先进,这表明它就是一种真理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中医,里面已经包含了科学性,哲学性。了解自我的身心,草药万物的能量性质,天地宇宙的运化规律,这都是科学需要了解的内容。能够观察人与万物的关系,能够建立起能量运作的灵知系统,把天地人放在一起观察,这都是哲学要研究的。但是西方的哲学也没法达到这个程度,所以我们看到中医里面的哲学是超级的智慧哲学方法。既然阴阳是一个绝对理念。在黑格尔那里,绝对的理念,他又回归到宗教那里。那么,阴阳的绝对理念,他不需要回归到宗教里面,但是他能了解人与万物的根本:道。这不是西方的宗教形式,这是中国的智慧宗教特性。通过以上的观察,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医的理论非常的微妙甚深,他已经能够把科学哲学宗教统一起来了。西方的文化到今天还是科学宗教哲学三分,现在的中国人学西方的文化感到非常矛盾,总是在西方的二元对立思维中左右为难,总是纠结于科学宗教的对立,纠缠于科学哲学的对立。但是我们现在终于知道中国的文化没有这种弊端。
气与血,寒与热,补与泻,散与收,升与降等,用两种相对的性质或者不同气味、功能的药物结合,在相反相成中,改变其本来的功效而产生新的效果。这类配伍是最有意义也是最常见的配伍方式。
例如:
桂枝—白芍(气—血)桂枝汤,调和营卫。
人参—丹参(气—血)二参丹,养心和血。
金铃子—延胡索(气—血)金铃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气—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栀—牡丹皮(气—血)加味逍遥散,清肝热。
黄连—肉桂(寒—热)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黄连—吴茱萸(寒—热)左金丸,平肝制吞酸。
黄连—干姜(寒—热)泻心汤,除胸中邪结。
柿蒂—丁香(寒—热)丁香柿蒂汤,止呃逆。
石膏—细辛(寒—热)二辛散,消牙龈肿痛。
黄连—木香(寒—温)香连丸,止赤白痢。
黄芩—厚朴(寒—燥)芩朴散,化脾胃湿热。
黄柏—苍术(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湿热。
白术—枳实(补——消)枳术丸,健脾消痞。
黄芪——防风(补——散)玉屏风散,治体虚。
白芍——柴胡(补——散)四逆散,和肝泻热。
红枣——生姜(补——散)桂枝汤,和气血。
鳖甲——青蒿(补——清)青蒿鳖甲汤,退骨蒸劳热。
黑芝麻——桑叶(补——清)桑麻丸,治肝阳头晕。
枸杞子——菊花(补——清)杞菊地黄丸,明目。
干姜——五味子(散——收)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饮。
白矾——郁金(敛——散)白金丸,治癫痫。
柴胡——前胡(升——降)败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苏子(升——降)杏苏散,调胸膈气滞。
半夏——黄连(辛——苦)泻心汤,止呕。
皂角——白矾(辛——酸)稀涎散,涌吐风痰。
乌梅——生地黄(酸——甘)连梅汤,化阴生律。
乌梅——黄连(酸——苦)连梅汤,泻烦热。
当归——白芍(动——静)四物汤,养血和血。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白癜风如何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