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美系列讲座(21)
找医生看病,患者一般都想搞清楚的是两个问题,一是自己得了什么病?二是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前者属于对疾病的诊断,后者属于疾病的原因。
“审因”才能“论治”,才能“论防”,所以找病因是治疗与预防疾病的关键。
对于病因,中医有自己的认识方法。大家知道,在没有显微镜之前,人们不可能发现细菌、病毒这些微小的致病微生物,但这并没有妨碍古人对病因的判断。
虽然疾病种类五花八门,患病后的表现也千奇百怪,但古代医家们通过仔细观察病人发病前的诱因以及患病后的症状表现,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然后采用取类比象、执简驭繁等方法,对引起病症的原因进行归类,这种从症状反推病因的方法,叫做“审症求因”法。
在中医看来,引起疾病的原因不外乎三大类:
一是外因,二是内因,三是不内外因
所谓“外因”,是指感受于外界(自然界)的某些致病因素,相当于现在所知道的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寄生虫等,这些物质存在于自然界,不知不觉中由外入侵人体后产生疾病。这些外来的致病因素,中医又称为“外邪”(对人体有害的因素中医统称为“邪”)。
所谓“内因”,是指人体内心的精神情志过度波动,如抑郁、恼怒、悲衰、焦虑、激动……,导致脏腑机能紊乱所产生的致病因素,如气滞、水湿、痰饮、瘀血等,这些内生的致病因素,中医又称为“内邪”。
所谓“不内外因”,主要包括饮食不洁、过饥过饱、过度劳累、久坐(卧)不动、房室不节、跌打损伤、创伤、烧伤、烫伤、冻伤、虫兽咬伤等非常显见明确的一类病因。
我们先来看看由外因引起的疾病(又称“外感病”)。
引起外感病的原因是外邪,中医将外邪分为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称为“六淫”。
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热(火)这些正常的气候现象,古时称作“六气”。六淫,是对六气的异常变化的一种称谓。古人认为异常的气候变化可以使人产生疾病(现代科学也证明,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细菌与病毒的繁殖力与致病力是不一样的)。
中医借用“风、寒、暑、湿、燥、火(热)”之名及其特性,来概括所有的由外界因素干扰人体所致的疾病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看风邪致病的特点。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判断病人感受了风邪呢?
因风为春季的主气,自然界的风有突发、上升、散开、来去无定、令物动摇等特性。中医将具有这些特点的病症的原因归结为“风”。风致病有以下四个特点:
●浮越:即风有上浮外越的特性,故称为阳邪,表现为病位在表在上、易开泄的特点。
如:感冒发热、头痛、鼻塞、咽痒、咳嗽,同时出现了恶风、汗出的话,通常就判断为感受了风邪。因为风性开泄,毛孔张开,所以恶风而有汗,这种感冒一般体温不高,常在摄氏38度以下,治疗时不能用含麻黄等的峻猛发汗药,也不适合温度过高的汗蒸法,而应该用古(汉)代的“调和营卫”方——桂枝汤,轻证可以用“姜枣汤”治疗。
生姜(鸡蛋大小)1块,切片;大枣4枚,撕开,用水~毫升,中火烧开,小火再煎20~30分钟,温服~毫升,药后盖被小睡,能微微出汗更好,若感觉有效,可于1~2小时后再喝一次。
病证略重者,也可以用下方:紫苏叶10克(或荆芥10克),桔梗6克,甘草3克,生姜7片,大枣3枚,如上法水煎,温服。
方中的生姜、紫苏叶、荆芥都有很好的疏散风邪作用。
●善行数变:是说风邪导致的病症,有病位行无定处、变化多端的特点,如肌肉、关节的游走性疼痛、痛无定处的风湿性关节炎;皮疹风团时发时止、时隐时现、此起彼伏、部位不固定的荨麻疹;一遇冷风或刺激性气味则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的过敏性鼻炎等。
通常都要用到麻黄、桂枝、防风、荆芥、羌活、独活等风药。
●善动:是指风邪有动摇的特性,所以一切不自主的动摇,如突然晕倒、眩晕、手抖、抽搐、角弓反张、面肌痉挛(不自主的抽动)等,都属于风邪致病。
如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脑血栓等,表现为发病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口眼歪斜等“动摇”的特征,故称为“中风”。
治疗时也要用祛风药,如果是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的“内风”引起,则用平肝熄风药。癫痫的突然跌倒,意思不清,口吐白沫,一会自己苏醒,中医也认为有风的因素,通常是内风所致。
●常兼邪致病:临床实际情况是风邪较少单独侵犯人体,常常与其他外邪一起致病,如风与寒、风与湿、风与热、风与燥等,形成复合的致病因素,致病表现则兼有两种外邪的特点。
因为风是外感病的主要病因,所以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甚至有时以风邪代指一切外邪。中药也有相应的:散风寒药、散风热药、祛风湿药、“风中润药”等等,这在以后讲中药时会具体说明。
史欣德感谢您的支持啦!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白癜风医院是哪家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