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中医针刺治疗针具使用后用75%乙醇消毒,再重复“专人专用”,可以吗?(P)
相关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参考答案:“一个患者在治疗周期内仅适用一套针灸针具,使用后自行保管或单独使用针盒盛装,使用75%乙醇浸泡消毒”这样做是否正确?答案是:错误。
所使用的针灸针具如果是一次性使用的,使用后应按照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置,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针灸针具在硬度和弹性方面达不到可复用针具的要求,重复使用中容易出现断针和钝针的现象。
如果是可重复使用的针灸针具,应按照规范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灭菌。针灸针具穿透皮肤,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灭菌水平,而75%乙醇属于中效消毒剂,无法达到灭菌水平。年,Woo等报道了4例针灸继发皮肤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检测结果表明其中2例为龟分枝杆菌感染,另外2例为不产色分枝杆菌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消毒剂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显示这4例分枝杆菌都存在对乙醇的抵抗作用。
“专人专用”看似没有接触到其他患者的无菌组织和体液,但实际工作中针灸针接触了患者的皮肤、无菌组织、医生的手和诊疗环境,会有一定数量的细菌和有机物附着,如果清洗不彻底,灭菌不符合要求,可能成为医源性感染的高危因素。
问题二、进行拔罐、刮痧、中药足疗等操作时的器具和物品如何消毒或灭菌?(P)
相关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北京市中医诊疗器具消毒灭菌规范(试行)》
参考答案: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进行拔罐、刮痧、中药足疗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相关器具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人一用一灭菌”。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交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置,无条件的可由使用科室自行处理。根据器具接触部位不同、污染程度不同,所选择的消毒灭菌方式也不同。
(1)低度危险性物品消毒:
通常情况下,拔罐、刮痧、中药足疗所用到的器具仅接触患者完整皮肤,属于低度危险性物品,可选择如下处理方式。
火罐:①清洗消毒器:90℃/5分钟或93℃/2.5分钟消毒,干燥后清洁保存。《北京市中医诊疗器具消毒灭菌规范(试行)》也曾推荐90℃/1分钟或80℃/10分钟消毒,干燥后清洁保存备用。②手工清洗:清洗后用含有效氯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0~30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
刮痧器具:先用流动水刷洗,去除油渍等附着物,再用75%乙醇或消毒湿巾等擦拭。
药浴容器:使用后将一次性塑料袋连同药浴液一并去除,避免药浴液遗撒容器内;清水冲刷容器,去除残留的液体污渍;用含有效氯mg/L消毒液刷洗;清洗后干燥保存。
(2)高水平消毒:
当器具未接触到破损皮肤与粘膜,但被血液、体液污染时,须行高水平消毒。
火罐:完全没入酶洗液浸泡,作用时间遵循产品说明书;清水冲洗后用含有效氯~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
刮痧器具:用含有效氯~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
(3)灭菌处理:
当器具接触到破损皮肤或粘膜时,则必须进行灭菌处理。使用后应完全浸没入清洁剂(如含酶洗液)浸泡(浸泡时间依据产品说明书),漂洗干净后,选择压力蒸汽灭菌(首选)或化学灭菌处置(灭菌剂的浓度、浸泡方法、浸泡时间参照厂家说明书)。
问题三、针灸操作前,患者的皮肤穴位如何消毒?()
相关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参考答案:皮肤穴位消毒,一般常用75%乙醇棉球或棉签消毒施针穴位,也可以使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推荐的其他皮肤消毒剂。消毒棉球或棉签“一穴一换”,不应使用同一个棉球或棉签擦拭2个以上穴位。消毒前后注意手卫生,不可用手触摸已消毒过的皮肤穴位,且要待皮肤干燥才方可进行针灸操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