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是祖国医学的瑰宝。在儿科治疗领域,由于小儿具有发病容易、传遍迅速,脏器轻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中医传统疗法优势更加明显。中医传统疗法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要求,顺应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的重视,减少药物使用,缩短病程,在儿科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广州市妇儿中心中医儿科开展中医外治法项目已经30余年,具有独立的传统理疗治疗室,已开展了10余种治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得了广大家长的好评。有部分家长喜欢来我科就诊,就是因我科有丰富而有效的外治法,可以减少喂药的痛苦过程,而成为我科铁杆粉丝。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些我科已经开展的项目:
一、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广泛适用于发热、咳嗽、鼻炎、疳证、厌食、泄泻、便秘、遗尿、斜颈等儿科常见疾病。
注意事项:
1.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
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3.各种恶性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4.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结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5.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二、耳针疗法
耳穴压丸治疗,对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各种炎症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哮喘、鼻炎、厌食、腹痛、泄泻、汗证、遗尿、肾综、肥胖、睡眠障碍等儿科常见病。
注意事项:
1.注意消毒,防止感染,防止胶布潮湿或污染。
2.耳廓皮肤有炎症病变、冻疮等不宜采用。
3.若发生胶布过敏,应立即揭去耳穴贴。
三、拔罐疗法
火罐疗法,通过对体表腧穴或患处的刺激,以及燃烧产生的温热作用,对发热、腹泻、厌食、消化不良、咳嗽、遗尿等儿科常见病疗效显著。
注意事项:
1.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禁用。
2.急性严重疾病、慢性全身虚弱性疾病及接触性传染病禁用。
3.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禁用。
4.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皮肤溃烂部禁用。
5.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不宜拔罐。
6.精神紧张、疲劳、过饥、过饱时不宜拔罐。
四、艾灸疗法
燃烧艾条,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对寒证、虚证、阴证,效果明显,对小儿慢性咳嗽,慢性鼻炎、腹痛、消化不良、遗尿、汗证效果显著。
注意事项:
1.高热、抽搐、热证病人禁灸。
2.大血管处、皮薄肌少筋肉积聚部位、颜面部宜谨慎施灸。
3.若发生烫伤,宜立即停止艾灸,按烫伤流程处理。
4.若发生烟味过敏,宜立即停止艾灸,通风,医院急诊处理。
五、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泻热开窍的作用。四缝放血疗法,对疳积、消化不良、多动症、抽动证疗效显著。耳尖放血疗法,对发热、目赤肿痛疗效显著。
注意事项:
1.做好术前告知。
2.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禁用。
3.注意消毒和宣教,预防感染。
4.若出现晕针,宜按晕针流程处理,重者宜送急诊处理。
六、穴位注射疗法
通过把维生素B1或维D胶性钙注射到相关腧穴,治疗脾虚厌食、疳积、咳嗽、哮喘、泄泻、湿疹等儿科常见病。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熟悉解剖位置,防止损伤神经、脊髓。
3.晕针应按晕针流程处理。
4.药物过敏应给予抗过敏治疗。
中医儿科传统治疗项目专家介绍
高锦雄主治中医师
中医儿科治疗室质量控制项目负责人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师从中国著名针灸流派“靳三针”传人袁青教授,曾在广州中医院针灸康复病区轮科2年,熟练中医传统疗法各项操作,擅长运用中医传统疗法治疗儿科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