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那些事
煎药是中药汤剂在使用前的一种操作工序,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对汤剂的煎煮方法和服药方法应予足够重视。我国历代医药家都很重视中药的煎煮法。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由此可见,正确地掌握药物煎煮法,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疗效。
01煎药器具
尽量选用砂锅,砂罐、搪瓷罐、陶瓷砂锅或者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02煎药用水及加水量
用水:
汤剂的溶媒主要是洁净的水,也有加酒或者加醋等混合煎的。
水量:
1.将饮片置于煎锅内,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cm为度,第二次煎煮可超过药渣表面1-2cm。
2.按每克中药加水约10ml计算,然后将计算的总水量取70%用于第一次煎煮,余下的30%用于第二次煎。
3.根据煎药的时间长短,水分蒸发量的多少,中药吸水性能的大小,以及所需药液收得量等具体掌握加水量。
03煎药前的饮片浸泡
浸泡时间: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季节而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以花、茎、全草类为主的药材可浸泡20-30分钟,以根、根茎、果实、种子等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但夏季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败。
04汤剂的煎煮火候及时间
火候:指火力大小及火势急慢(大火、急火称武火,小火、慢火称文火)。一般掌握“先武后文”,即在药液未沸前宜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在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使之减少水分蒸发,以利于煎出药物的成分。
汤剂的煎药时间
汤剂类型
头煎煎药时间(分钟)
二煎煎药时间(分钟)
解表药
一般药
滋补调理药
10-20
20-25
30-35
10-15
15-20
20-25
05特殊煎煮方法
先煎1.甲壳、化石以及多数矿物类药;如龙骨、牡蛎、鳖甲等,因其有效成分不宜煎出,应打碎先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同煎。
2.中药毒性较大的,如附子、半夏等这些药也应先煎,以减少其毒性,保证用药安全。
后下1.气味芳香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应在其他药物煎煮完毕前5-10分种加入煎煮即可。如薄荷、砂仁等。
2.久煎后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药物。一般在其他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加入煎煮。如钩藤、番泻叶等。
包煎把需包煎的饮片装在棉纱白色布袋中,扎紧口后与其他药同煎。
1.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如车前子、葶苈子等。可避免在煎煮过程中黏糊锅底。
2.富含绒毛的饮片。如旋复花、枇杷叶、辛夷等。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煎液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3.花粉等微小饮片。如蒲黄、海金沙、蛤粉等。可避免因其漂浮而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
烊化胶类中药,如阿胶、鹿角胶、鳖甲胶等。
1.将此类药置于容器内,加适量水、加热溶化或隔水炖化后,再兑入群药液中混匀服。
2.将此类药置于已经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后一起服用。
另煎贵重中药饮片,为使其成分充分煎出,减少其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引起的损失,需要先用单独煎煮取汁后,再对入群药煎液中混匀同服。如人参、西洋参、西红花等,通常需另煎30-40分钟;而羚羊角、水牛角等质地坚硬者,需单独煎煮2-3小时。
冲服用量少、贵细中药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群药的煎液冲服。如三七粉、琥珀、羚羊角、金钱白花蛇、紫河车等。
06煎药量
成人:约每剂-ml儿童:约每剂50-ml药师温馨提示切记不要煎糊哦!!!
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