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思考:
胸痹的治疗,古人方子众多。《金匮要略》的瓜蒌薤白桂枝汤,《伤寒论》的炙甘草汤,《和剂局方》的苏合香丸等。而当今医者方法更多,分类更细,但治疗的效果较古人更差,其原因就不多说了。但就个人体会而言,林佩琴的说法是一语中的的:“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
治疗上,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孙思邈的《千金方》书中,均以通阳主治。名方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橘皮枳实生姜汤,人参汤,薏苡附子散等都出自《金匮要略》。纵观张仲景所用之药,医者心里自然会明白。针对此类症,开出的药有:薤白,白酒,瓜蒌,半夏,桂枝,枳实,厚朴,干姜,白术,人参,甘草,茯苓,杏仁,橘皮等。
据我体会,这些药,如选用对症,三四味即可成一方。重者,可用附子,乌头,川椒等大辛之品;至于苦寒之药,尽量慎用。通观丁甘仁的用药,也是如此思路;可见古之大德,如出一辙。
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例,进行加减。减白酒,通阳泄浊,豁痰宣痹;加茯苓,淡渗利湿;加枳实,陈皮,厚朴,香橼皮理气宽胸;加蔻壳,砂仁,芳香化浊;加神曲,生姜,和胃降逆等。诸药的灵活使用,针对的是痰浊痹阻,胸阳失展,脉络阻滞的病机,可以成为有效之方。
治疗感悟:
我由此想到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袁绍决定除掉曹操,调集了十万精兵进发许都(曹操的老巢),直到官渡才扎下营寨,两军相持月余,曹军因为粮草不济,有点支持不住了。袁绍的谋士许攸洞察以后,献计派一支小队绕过官渡,偷袭许都。袁绍自以为是,不但没有采纳,反而因为许攸家人犯法责骂许攸。许攸一气之下,投奔曹操;曹操大喜过望,迎接许攸。许攸告诉曹操,只需派一支小队偷袭乌巢(袁绍的粮食军械全在那里),袁绍必败。曹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一举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治病也是如此。类似胸痹反复发作之疾病,就如“官渡之战”相持不下的局面,胶着,僵持;这时候对患者与医者都是很难受的。要打破这种局面,靠平常的手段,是很难奏效的。如果,能够从病因,病位,病机进行全面考虑,抓住阳气不足的主要根源,遣方用药,可以迅速扭转局面;对于寒邪凝固者,用附子,川椒大辛之品,可于雾霾之中直捣下焦,迅速恢复上焦之阳,那结束战役是很快的。
当代中医前辈李可在这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很值得我们学习的。重剂治沉疴嘛!问题是许多人想不到,或不敢用,或乱用,最多的少用(剂量不够),所谓谈“附子”色变。试想,不下猛药,非摧鼓拉朽之势,怎取捷效?
贻误战机,在中医治疗上如袁绍之流者,汗牛充栋。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白癜风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