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不吃药照样治咳嗽七种方法很多人

时间:2018/1/12 18:25:55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特别是在秋冬交替的时候。在中医临床中,有不少外治法止咳效果很好,且操作简便。

1热水袋敷背

人体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的循行路线,督脉主一身阳气,热敷有利于驱散体内的寒气,缓解咳嗽症状。

当人体感受风寒之邪引起咳嗽,伴痰液稀白、鼻塞、流清涕、咽痒、怕冷等症状时,可用热水袋灌满热水,外包一层薄毛巾,敷在背部,重点热敷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肺俞穴,可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2热盐姜丝熨两胁、肚脐

把盐和姜丝一起炒热后,敷在两胁或肚脐处,有温肺止咳之效。

具体的做法是:取粗盐克,生姜(切丝)克,炒热之后倒在干毛巾或厚纱布上,趁热放在两胁和肚脐部位来回熨烫,温度以皮肤可耐受为度,持续3-5分钟。每天1次,睡前使用,对风寒引起的咳嗽效果很好。

3中药水煎剂泡脚

咳嗽伴有咽喉肿痛、痰粘黄、流黄涕、口渴喜饮等风热症状时,可试试中药水剂泡脚。

取麻黄、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水煎好后,倒在一个木制的脚盆里,进行足浴,每日1剂,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钟,连续3-5天。这些中药有清热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缓解咳嗽及咽喉不适等症状。

4蒜姜泥外敷涌泉

如果不能判断到底是风寒咳嗽,还是风热咳嗽,可用蒜姜泥外敷涌泉的方法止咳。

具体方法是:取大蒜一瓣和两倍于大蒜量的生姜,混合捣烂成泥,捏成饼状,每晚洗脚后敷于双足底涌泉穴,再以胶布固定,每次2个小时,7天为1个疗程。对风寒、风热、燥热咳嗽,以及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的咳嗽,有很好的疗效。由于这个外治方刺激性较大,成人适宜,儿童需遵医嘱。

5刮痧

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暴露肩背部皮肤,操作者先于肩背部均匀涂抹刮痧剂或麻油,依患者体质及耐受程度用泻法(力量重,速度快)或平补平泻手法(力量、速度适中)于脊柱两侧由上而下垂直刮拭(注意避开脊柱),刮至皮肤红热。

需要注意的是:

对不出痧或出痧较少的部位,不要强求出痧;对于出现大量的痧斑,甚至出现紫黑痧斑的部位,可用泻法重点刮拭,但不可刮破皮肤,时间为10分钟左右;刮拭结束后,注意保暖,喝些温开水,平卧休息10-20分钟。6拔罐

拔火罐通过对皮肤和肌肉的物理刺激,能促进血液循环,调理气血,祛寒止痛。

穴位有大椎、风门和肺俞,每次治疗15分钟,对于风寒咳嗽效果最好。

7耳尖穴放血

对于风热性咳嗽还可以试试耳尖穴放血。耳尖穴常规消毒后,用消毒针头点刺耳尖令其出血,并不断挤压,两耳交替,每3-4天放血一次,30天为1个疗程。

耳尖穴是经外奇穴,有退热消炎、止痛及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的作用。由于这种方法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或者由专业的针灸科医生操作。出血性疾病、孕妇及体质虚弱、过敏性体质者,禁用该法。

来源:今日头条

政务展示生活服务

互动交流在线办事

服务帮帮帮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
新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zyys/187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