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时间:2017/12/25 14:54:02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者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既可以是中药饮片,也可以是中成药或中药注射剂,现在我们谈谈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1.剂量过大中药的剂量使用范围比较大,在常规剂量下,发生不良反应机会较少,但不可为强调疗效而随意加大用药剂量。处方中某些药物剂量的增减,很可能改变原方剂的功效和主治。大多数中药不良反应的反应,都与超剂量使用相关。如肉桂过量会发生血尿,麻黄过量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

2.药不对证中药有寒热温凉等药物特点,是治疗作用的基础。临床因辩证失准,寒热错投,攻补倒置,而引起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热者用热药,火上加油;寒者用寒药,雪上加霜,易引发不良反应。

3.疗程过长中药与化学药一样,具有疗效和毒性的双重性。有的中药本身就有毒性。因此长期使用一些中药,也是引发中药不良反应,如牛黄解毒丸(片)中含有雄黄,而雄黄长期服用对中枢神经有害。

4.配伍失度中成药组方不合理、中药汤剂配伍不合理等,常引发中药不良反应。中药的使用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配伍得当,可使其相互协调、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如用“相制”的配伍方法降低毒副作用。如四逆汤,方剂中用甘草、干姜和附子配伍,制约了附子的毒性。

5.中西药不合理联用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可降低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如含有生物碱的中药,黄连、黄柏、川乌、麻黄等与生物碱类西药士的宁、阿托品等合用。

6.剂型和给药途径的改变中药在不同的剂型如汤、丸、散、酊、注射剂等中所显示的总体毒性也有所不同,尤其是中药注射剂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例如双黄连制剂,其各种口服制剂和外用制剂一般比较安全,很少有不良反应,而其水针及粉针剂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多,究其原因主要与中药注射剂中药纯度不够,含有未除尽的杂质有关。

7.煎服不合理中药的煎煮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等,均需严格执行,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如乌头类药物经久煎可破坏毒性成分,降低其毒性;若煎煮时间短,毒性成分不能有效破坏,用药后易引起不良反应。另外,由于服用不当,也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远志、桔梗等,均应在饭后服用,否则极易出现胃肠不适反应;辛热、大寒的药在服药温度上应有所讲究,前者宜冷服,后者宜热服。

长按上图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zyys/158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