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即可收听徐老师健康养生知识五脏本

时间:2020/7/9 15:56:45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点击绿色部分收听!

夏日高温最忌做这5件事,小心留下一身病!

今日案例

炎热的天气让53岁的患者觉得浑身难受,他光着膀子,去打了一桶水,从头上浇了下来,瞬间感到凉快了不少,但没多久,他就出现胸闷、出虚汗……三小时后,心肌出现了大面积梗死,血压也越来越低,心源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几次抢救,用了大剂量的强心剂和升压药,还是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最新消息

“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按照以往的统计数字显示,最高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这一结论来自《环境与健康杂志》中一份关于《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该研究指出,春、夏季日最高气温每升高1℃,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分别增加17.3%。

高温天气对心血管疾病发病有直接影响,同样还对心血管疾病死亡也有影响。此外,研究人员在《武汉市高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中也指出:夏季日最高气温持续≥36℃的时期称为高温期,其余时间为非高温期。高温期心脑血管疾病的总平均日死亡数、女性、男性平均日死亡数均显著高于非高温期。其中高温期心脑血管疾病的总平均日死亡数、男性、女性平均日死亡数分别是非高温期的1.92、1.56、2.34倍。可见,高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女性患者影响更大。高温天气下哪几件事最好别做?想要平安度夏又应该怎么做呢?别急,小圈这就带你去了解一下!

高温天气下哪几件事最好别做?

1.洗冷水澡

医院中医内科主治中医师寿越敏表示,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毛孔处于张开状态,如果洗冷水澡,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冷水的突然冷刺激不仅仅会造成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时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的严重痉挛,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夏至养生,最好每天用温水洗澡,这样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利于消暑防病,而且能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抗病力。

2.别在空调房里睡整夜

很多人到夏天喜欢开着空调裹着棉被睡一整夜。医院主任医师路波在年西安晚报的一文中介绍,室内外温差过大,会使全身毛孔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脑供血不足,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更容易发作“热中风”。另外,开空调关窗户会导致室内空气混浊,在这样的环境中若睡一整晚,对人身体不利。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使用空调时间不要过长,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差最好不超过5℃。

3.烈日下光膀子

医院主任医师路波介绍,炎夏季节,不少户外工作者图凉快,脱掉衣服光着膀子干活,皮肤被晒得黝黑。路波说,夏季人体前心后背上的毛孔都打开了,如果长期被紫外线照射,除了会被晒伤,还会导致水肿,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肾脏疾病。高温天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特别要避开日照最强的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必须工作时,每两小时要去阴凉地休息一会,并且要戴帽子,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带着清凉油等防暑降温药品。

4.渴了猛灌水

天气一热,出汗多,容易渴,很多人端起杯子猛灌水,虽然解渴了,可我们的心脏就遭殃了。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黄力介绍,夏天适当补水能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但一次性喝太多水,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造成血容量增加,很容易加重心脏的负担,使人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对于心脏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天气炎热,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突然大口饮水可能引起血管迅速收缩,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衰等病症。夏天喝水还是要少量多次,每次在毫升左右。不要等到渴得难受再喝水。

5.冷饮不离嘴

冷饮是解暑的必备神器,不过要是长期冷饮不离嘴,胃肠就受不了了。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继红指出,大量的冷饮进入胃肠道后,会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胃肠血液供应,削弱胃肠黏膜屏障的自我修复能力,严重还会诱发腹痛、肠易激综合征等不适。另外,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患者更不宜喝冷饮,因大量冷饮会导致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收缩会诱发心绞痛。

想要平安度夏记住10个“一”

1.一碗山楂酸梅汤

夏季喝些山楂酸梅汤可消食健胃、活血化淤。取山楂片、酸梅,加水煮烂,放入白菊花,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2.一碗薏仁绿豆粥

推荐喝些薏仁绿豆粥。薏仁健脾化湿,绿豆清热解毒,非常适宜夏季饮用。薏仁较难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让它充分吸收水分,绿豆最好也浸泡12小时,然后等份煮粥即可。

3.一头大蒜

如果经常吃些大蒜,胃肠一定会舒服的度过夏季。营养师周凤玲在年5月25日健康时报饮食版刊文指出,大蒜具有很强的杀菌、抗菌的作用,特别是夏季对肠道内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具有一定杀伤力。

4.一道苦瓜菜

中医有“夏吃瓜”“夏吃苦”之说,所以夏吃苦瓜益处多。

5.一杯薄荷茶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研究员庄乾竹在年5月25日健康时报中医版刊文指出,夏季,胃胀气等不适容易找上门来,喝点薄荷茶是不错的选择。取绿茶3克(脾胃虚寒者可用红茶代替),干薄荷叶6克(鲜薄荷叶加倍),用开水浸泡5分钟,即可饮用。

6.一个午觉

夏至时节,昼长夜短,天气炎热,夜间睡眠多有不足,所以每天应安排短时间的午睡,以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午睡时间一般以一小时为宜,不宜坐着打盹,这样容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昏脑涨等症状,同时也不宜伏案午睡。

7.一个“消火穴”

中医院消化科董峰在年6月20日健康时报中医版刊文指出,很多人在夏季,总感觉心烦气躁、坐立难安,可以压一压膻中穴。膻中穴对于身体已经存积的“火气”也有很好的消导作用,对心火肝火旺的人都有很好的调节功能,是很好的消导穴。位置: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与胸骨的交点处。

8.一小时步行

走路慢运动适合夏季,每天快走30分钟-1个小时,以微微出汗为宜。

9.一个温度26℃

空调温度以26℃为宜,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8℃。

10.一次泡脚

睡前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zyys/742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