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以武汉为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来,我市迅速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为进一步做好我市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工作,同时成立了市级中医药疫情防治专家组,陈庆华主任作为市级中医药疫情防治专家组组长,为在疫情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冬春呼吸道流行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国家和我省近期下发的中医药预防方案,在北医院院长晏军指导下,为市民整理了中医药防控知识,以期让市民科学防控,稳定心态,合理调理,平安顺利地度过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
指导老师我院院长晏军
脑病康复科主任陈庆华
一.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病毒感染的关键。中医讲“肺主气,上通鼻窍,外合皮毛”,因此,冠状病毒及流感期间,口、眼、鼻、皮肤、毛发的有效防护,是避免冠状病毒感染的关键环节。日常生活注意个人卫生,六步洗手法勤洗手,正确佩戴一次性口罩;尽可能减少外出,尽可能减少与他人见面,如需外出,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勿触摸车上物品,避免用手接触头面部皮肤,避免用手揉眼、耳、鼻等动作;与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握手等动作,以防皮肤接触交叉感染。二.合理的中药调理可平衡阴阳,提高防病能力:身体强壮、防护得当者,无需口服中药预防。对于体虚易感、年老体弱、有基础病(如糖尿病、支气管炎等慢性病患者)的人群,根据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原则,可针对不同体质及生理病理特点,给予中药内服,以调节脏腑,平衡阴阳,扶正祛邪,具体用药如下:(一)普通人群药物组成:黄芪10g、炒白术10g、防风6g、藿香8g、麦冬10g、连翘10g、金银花9g、薏苡仁12g、茯苓9g、苏叶6g、炙甘草3g。(二)特殊人群,以普通人群方为基础,根据体质予以加减化裁:孕妇用方,酌加理气安胎,扶正固表药物炒山药10g,竹茹9g、苏梗10g(过敏体质及怀孕3月内不主张中药应用);儿童预防,基础方药剂量酌减;老年人改用炙黄芪10g,百合6g;糖尿病者加沙参10g、玉米须12,,黄连3g、芦根15g以调节血糖;高血压者加菊花15g、桑叶9g、钩藤12g、枸杞子10g等散风清热,平抑肝阳;心脑血管者加红景天9g,丹参9g,以活血通脉;慢性咳喘者加浙贝母10g,苏梗9g清热化痰,理气宽中;密切接触者及医务人员加郁金9g,玫瑰花10g,合欢花10g以疏肝解郁。三、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病毒感染的基础:《黄帝内经》有“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等养生防病建议,因此,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增减衣物,室内勤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三餐定时定量,饮食清淡、多喝水、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牛奶、鸡蛋等,提高机体免疫力;作息要有规律,不熬夜,并适量运动。四、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健康的基本要素:《黄帝内经》载:“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消息不断,群众的心理也在变化,有人经历了最初的慌乱、恐惧,逐渐平静,有人从最初的不当回事发展到谈疫色变,有人在得知附近居民或近亲属得病或接触过患者后,出现了紧张、恐慌、甚至自感身体不适等情况。如果恐慌心理过度,持续时间过长,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导致心理疾病或身体疾病,因此,在做好科学防控的前提下,保持放松的心情,平和的心态,相信科学,遏制谣言,做到心态安闲,心境安定,保持身心健康。供稿:北医院脑病科主任陈庆华(枣庄市冠状病毒感染中医医疗队队长;枣庄市中医药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市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组副组长)指导老师:北医院院长晏军(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呼吸科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师从国医大师王绵之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肺纤维化、肺部恶性肿瘤及发热等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一些内科杂症。)图文
疫情防控宣传组
编辑
陈柏成
审核
陈曦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