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坛防疫八法,多管齐下

时间:2021/2/26 16:56:38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设计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sjbn.com.cn/fengshang/shangye/20201113/958.html

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瘟疫,古代医学家在不断借鉴前人抗疫防病的经验中,归纳总结出了八个常用的预防瘟疫方法。医院副院长、医院副院长郑福增表示,这说明古人很早就对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入侵途径有了深刻的认识,其防治方法跟现代医学对传染病的认识有很多是相通的,值得借鉴和总结。

1.吐纳法。古人所说的吐纳法就是现在的呼吸疗法,中国古代道家比较善用吐纳法,中医的“元气”理论也是基于对呼吸的认识创立的,《黄帝内经》把呼吸锻炼作为一种健身祛病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古人还提倡精神调摄,指出意念对预防疾病有重要作用。现代人在古人的经验基础上,总结了意念吐纳法(吐纳法+精神调摄)。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医院,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史锁芳教授的“太极六气功法”和“呼吸吐纳功”就是意念吐纳法的实际应用,一方面增强患者的信心,另一方面扶助患者体内的正气,进而提高人体的祛病能力。

2.药浴法。这种疗法是指利用药物洗浴以达到扶正祛邪、泄汗排毒的目的。药浴很早就广泛应用于疫病预防,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有记载:“凡时行疫疠,常以月望日,细锉东引桃枝,煮汤浴之”。郑福增表示,对于呼吸道传染病,药浴法的原理是,通过热水沐浴打开皮肤腠理,使药效能直达体内,祛邪扶正。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出舱后,都要洗半个小时热水澡,正是借鉴了药浴法。

3.粉身法。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的赤散方,是将牡丹、皂荚、细辛、干姜、附子、肉桂等捣碎磨粉,等医生需要外出看病时撒在身上,可以起到驱邪防病的作用。现代的婴儿爽身粉就是一种粉身法,但对于传染病来说,这种手段可能过时了。

4.悬挂佩戴法。此法是用香囊、绢帛或红布包裹药物,悬挂于门户、帐前或佩戴于腰间来预防疫病。中医讲“相克相制”,对于传染病来说,不管细菌还是病毒,病原都是生物性的,中草药散发的气味可能有抑制、阻碍病原传播的作用。这也是民间比较常用的防疫方法,直到今天很多地方端午前后还有佩香囊防疫病的习俗。

5.熏香法。熏香法是基于药物的香气,达到清除环境中病毒、防疫邪入侵的一种方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医院都在门诊大厅燃烧艾叶来驱除瘟疫。

6.涂鼻法。明代雄黄就开始被单独用于涂抹、塞鼻以防疫。民间很早就有用雄黄和香油涂鼻的做法,现在常用的鼻喷剂的原理和古代涂鼻法是一样的。

7.点眼法。清代鲍相璈首先明确提出用“人马平安散”(中医方剂名)点眼预防时疫。古人发现了传染病有可能从眼睛侵入人体,所以提出用药物做成的擦拭剂,蘸擦内外眼角。

8.取嚏法。就是用药物刺激鼻黏膜,诱发打喷嚏,打喷嚏的同时可以把鼻腔中很多东西带出来。此次医院使用的院内制剂“清肺排痰滴剂”就是一种取嚏法。该药剂滴进鼻子后,会引起鼻黏膜水肿和刺激,让人打喷嚏。一方面能把呼吸道的病毒,尤其是鼻腔里的病毒排出来,减少病毒量;另一方面,药物也可以起到抑制或杀灭病毒的作用。

郑福增表示,面对疫病时,以上每种方法都可能起到作用,很多时候是多种手段合用。未来,中医要守正创新,更新防疫的有效方法,践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念。(专家:医院副院长、医院副院长郑福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执行单位官方。

单位E-mail:xinxi

ciectcm.cn

单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yspf/916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