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01
《伤寒论》论厥以何者立论(单选)
A.突然昏厥,不知人事
B.肢体和手足逆冷
C.两者均非
D.两者均是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伤寒论》中论厥,单指肢体、手足逆冷,如“厥者,手足逆冷是也”(B对)。突然昏晕,不知人事,为《内经》中的说法(A错)。
02
《素问?厥证》论厥以何者立论(单选)
A.突然昏厥,不知人事
B.肢体和手足逆冷
C.两者均非
D.两者均是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伤寒论》中论厥,单指肢体、手足逆冷,如“厥者,手足逆冷是也”(B错)。突然昏晕,不知人事,为《内经》中的说法(A错),故选择D。
03
厥证的病机(多选)
A.气机逆乱
B.升降乖戾
C.痰瘀互阻
D.气血运行失常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BD
解析:厥证的主要病机为气机突然逆乱(A对),升降失常(B对),气血阴阳不相顺接(D对)。“痰瘀互阻”可能出现在厥证的某些证型或病理阶段中,但并非其基本病机(C错)。
04
治疗气厥实证,应首选的方剂是(单选)
A.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
B.通瘀煎合苏合香丸
C.通关散合五磨饮子
D.七福饮合四逆散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气厥实证,其机理为肝郁不舒,气机上逆,壅阻心胸,内闭神机;治疗应以降逆,顺气,开郁为法;昏迷时通关散外用,吹鼻取嚏,通关开窍,急救催醒,醒后内服五磨饮子,开郁畅中,降气调肝(C对)。柴胡舒肝散疏肝理气,可用于气厥实证的平时调理;二陈汤燥湿化痰(A错)。苏合香丸,有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气厥实证;通瘀煎,有活血顺气、化瘀的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经脉不利之血逆、血厥实证(B错)。七福饮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见于虚劳之心气虚证、痴呆之髓海不足证;四逆散功能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阳郁厥逆及肝脾不合证(D错)。
05
属于厥证的常见证候(多选)
A.痰厥
B.寒厥
C.气厥
D.血厥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CD
解析:厥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由于情志过极、饮食不节以致气机升降失调运行逆乱,或痰随气升,阻滞神明,则发为痰厥(A对)。情志变动,影响气机运行,轻则气郁,重则气逆,逆而不顺则气厥(C对)。暴怒伤肝,肝阳上亢,肝气上逆,血随气升,气血逆乱于上,发为血厥实证;大量失血,血脱则气无以附,气血不能上达清窍,神明失养,昏不知人,则发为血厥虚证(D对)。寒邪所致四肢厥逆,并非内科学中所述厥证(B错)。
中医内科学第二章心系病症(全国卷历年出题数:18道)第八节厥证考点一:厥证的概念及历史沿革1.厥证的概念厥证是由于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引起的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昏厥时间较短,自会逐渐苏醒,清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重者昏厥时间较长,甚则会一厥不醒而导致死亡。2.厥证的历史沿革(1)《内经》论厥甚多,含义、范围广泛,有以暴死为厥,有以四末逆冷为厥,有以气血逆乱病机为厥,有以病情严重为厥。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表现:一种是指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如《素问·厥论》指出:“厥……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素问·大奇论》说:“暴厥者,不知与人言。”另一种是指肢体和手足逆冷,如《素问·厥论》说:“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2)后世医家多在此基础上各有发挥和深化,主要是两种学术观点。一是《伤寒论》《金匮要略》论厥,继承《内经》中手足逆冷为厥的论点,而且重在以感受外邪而致的发厥。此类厥证在伤寒、温病学中均有大量深入的研究,属于外感病中的发厥,对于治疗由外邪而致厥者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一是论内伤杂病的发厥,指突然发生神志改变的临床表现。(3)《景岳全书·厥逆》总结明代以前对厥证的认识,提出以虚实论治厥证,符合临床实际,此后医家对厥证的理论不断充实、完善和系统化,提出了气、血、痰、食、暑、尸、酒、蛔等厥,并以此作为辨证的重要依据,指导临床治疗。考点点拔此考点需要掌握厥证的概念,《内经》关于厥证的说法。考点二:厥证的病因病理1.病因引起厥证的病因较多,常在素体亏虚或素体气盛有余的基础上,因情志内伤、久病体虚、亡血失津、饮食不节等因素诱发。2.病机主要是由于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病变部位在心、肝而涉及脾、肾。3.病理转归一是阴阳气血不相顺接,进而阴阳离决,发展为一厥不复之死证。二是阴阳气血失常,或为气血上逆,或为中气下陷,或为气血痰瘀内闭,气机逆乱而阴阳尚未离决。三是表现为各种证候之间的转化。考点点拨此考点主要掌握厥证的病机: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运行失常。[提示:第九版教材认为,厥证的病位主要在于心,涉及脑,与肝、脾、肾、肺密切相关。了解即可。]考点三:厥证的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首先辨病因:①气虚厥证,多属平素体质虚弱,厥前有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饥饿受寒等诱因。②血虚厥证,则与失血有关,常发生于大出血、月经过多或分娩之后。③痰厥,好发于恣食肥甘、体丰湿盛之人。④食厥多发于暴饮暴食之后。2.其次辨虚实,这是厥证辨证之关键所在。(二)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主要是回厥醒神。但应辨虚实,实证宜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虚证宜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具体来说,气厥实证顺气开郁,气厥虚证补气回阳;血厥实证活血顺气,血厥虚证补养气血;痰厥行气豁痰;食厥和中消导。[提示:第五版教材认为,厥证实证常见气壅息粗,四肢僵直,牙关紧闭,脉沉实或沉伏,一般先用搐鼻散取嚏,继用苏合香丸或玉枢丹,开窍醒神。](三)分证论治记忆歌诀气血厥证分虚实,痰厥导痰食保术。1.气厥(1)实证临床表现:多因情志异常、精神刺激而发作,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拳握,呼吸气粗,或四肢厥冷,苔薄白,脉伏或沉弦。治法:顺气降逆开郁。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必要时可先鼻饲苏合香丸,以宣郁理气,开闭醒神。平时可服柴胡疏肝散、逍遥散、越鞠丸理气解郁,调和肝脾,防止复发。[提示: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气厥实证——开窍、顺气、解郁——代表方:通关散合五磨饮子。](2)虚证临床表现: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质淡,脉沉微。治法:补气、回阳、醒神。代表方:生脉饮、参附汤、四味回阳饮。本证亦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平时可常服香砂六君子丸,另可加用甘麦大枣汤养心宁神,甘润缓急,合前方则心脾同调,更可加强疗效。[提示: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气厥——虚证代表方: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2.血厥(1)实证临床表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红,脉多沉弦。治法:平肝潜阳,理气通瘀。代表方: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加减。前方以平肝潜阳息风为主,后方以活血顺气为主。(2)虚证临床表现: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目陷口张,自汗肤冷,呼吸微弱,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治法:补养气血。代表方:急用独参汤灌服,继用人参养荣汤。前方益气固脱,后方补益气血。3.痰厥临床表现:突然昏厥,喉有痰声,或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苔白腻,脉沉滑。治法:行气豁痰。代表方:导痰汤加减。若痰湿化热,证见口干便秘,苔黄腻,脉滑数者,可加黄芩、栀子、竹茹、瓜蒌仁等以清热降火,或用礞石滚痰丸以豁痰清热降火。4.食厥临床表现:暴饮暴食,突然昏厥,脘腹胀满,呕呃酸腐,头晕,苔厚腻,脉滑。治法:和中消导。代表方:昏厥若在食后未久,应用盐汤探吐以去实邪,再用神术散合保和丸加减治之。考点点拨此考点要全面掌握所有的分证论治方药,对厥证危重时的急救治法方药也要加以重视。考点四:暑厥、气厥、蛔厥的鉴别诊断气厥、暑厥、蛔厥,既有相似之点,又有不同之处。1.相同之点气厥、暑厥都有突然昏迷这一症状,气厥和蛔厥都有手足厥冷之特点。2.不同之处(1)暑厥发生在夏令炎暑季节,多见于久曝烈日之下,或久劳于高温之室的人,感受暑邪,热郁气逆,阻遏气机,闭塞清窍而卒然发厥,兼见头晕、头痛,胸闷身热,面色潮红,或有谵妄等证。(2)蛔厥是由于蛔虫扭结成团,阻塞肠道,逆行入胃,胃气上逆,钻孔乱窜,进入胆道,以致出现脘腹剧痛,按之有瘕块,甚则呕吐蛔虫,汗出肢冷等症。因其呕吐蛔虫加上四肢厥冷故称蛔厥。在临证之时,应根据其不同症状和本证加以区别。(3)气厥是由于肝气不舒,气机逆乱,上壅心胸,阻塞清窍,故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握拳。而肝气上逆,气机闭塞,肺气不宣,则呼吸气粗。阳气被郁,不能外达,则四肢厥冷。气闭于内,则见脉伏,肝气郁滞未畅,则脉见沉弦。考点点拨此考点主要考查暑厥、气厥、蛔厥,以便于正确诊断,可能以B型题的形式考查。考点五:厥证的转归预后与预防调摄1.发病之后,若呼吸较平稳,脉象有根,表示正气尚强,预后良好。反之,若气息微弱,久久一息,甚则鼻中无气,说明肺气已绝;若见怪脉,或人迎、寸口、跗阳之脉全无,说明心气已绝;若手冷过肘,足冷过膝,说明阴阳之气隔绝。以上均属危候,预后不良。厥证病情加重或失治误治可演变为脱证。而血证、郁证、虚劳患者,因气随血脱或气机逆乱,亦可发生厥证。2.气厥,血厥实证患者,应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保持心情舒畅。虚证患者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勿使过度疲劳或饥饿等。痰厥、食厥患者应及时清除痰、食。失血、伤津亡液患者应及时补充液体或输血等。考点点拨此考点熟悉即可。考点六:厥症的临证备要本病的发病有急骤性、突发性和一时性的特点,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及中成药、针灸等综合应急措施,及时救治。考点点拨此考点为年新增考点,一般了解即可。青医说
用心做中医在线教育
■■■■
编辑:棉花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