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白芷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http://m.39.net/pf/a_4447663.html
网传一位一线医生的内心话,内文直言,目前治疗新冠肺炎是采“安慰治疗”(支持性治疗),暂时还无真正的特效药,死亡感受超极痛苦,“像淹死一样”。
1.病人去世前的感受:
一直呼吸困难,直到最后几分钟,病人全程清醒。病人会呼救,会哭着喊着说医生你救救我……伴随着剧烈地挣扎,直到呼出最后一口气。
死因:本质上和淹死一个道理。大量的水,进到了肺里面之后,氧进不去。肺被病毒导致的果冻状的分泌物给占满了,换气功能完全丧失。再浓的氧也进不去血里面。而吸痰,做过气管镜的都知道,靠气管镜到达不了那个终末端的地方。另外,没有特效药。
中医分析:此次定性为寒湿疫,寒湿疫可以有水饮,解剖证明死者气管肺里大量粘液,所以西医形容本质上和淹死一个道理。大量的水,进到了肺里面之后,氧进不去。
清肺败毒汤里边有射干麻黄汤,五苓散;
前者去肺水饮痰湿有效方剂,仲景金匮要略记载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虽然描述过简单但是不难看出主要治疗支气管哮喘。
后者五苓散温阳化气,健脾利水,所以本方效果较好就是预防后期水邪泛滥导致肺内水饮。现代也常用水肿,腹泻,等疾病,可以调剂人体水分分布不均的问题。
2.开始,把纯氧输送给病人,不经口插管。
维持大概三五天之后,如果他的血氧“饱和度”能上升到正常范围,他也就挺过了呼吸衰竭这一关。
分析:需氧饱和度指的血中氧气。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与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再输送到人体各部分组织细胞中去。血液携带输送氧气的能力即用血氧饱和度来衡量。
其中主要是因为肺功能下降引发的。主要还是气管痉挛,以及气管,小支气管里边炎症,分泌的液体,引发呼吸无效。
3.挺不过,就要上无创呼吸机,或者切开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
无创呼吸机,最后病人易产生呼吸肌疲劳。
分析:最后病人易产生呼吸肌疲劳。这句很重要,大概疾病时间久了消耗肺气,从有些医生处方看到用党参或者人参黄芪白术一类,说明后期补气是很关键,辅助正气,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4.治疗分为四个步骤:
1)高流氧治疗;
2)不行的话就上无创呼吸机;
3)如果上无创呼吸机两个小时无效,就要气管插管。
4)到最后,如果有条件,就上ECMO(人工心肺机)。李文亮最后一晚在抢救的时候,就用ECMO,但还事没能救过来。
分析:后期关键所有措施都是增加供氧,但是肺功能很差情况下是否属于疲马加鞭也没有证据。
5.为什么不给危重病人气管插管?
别说新冠病毒肺炎,还没开始时插管后出现多耐的爆发数不胜数。因为每一步都是有前置条件和相应标准的。
从硬件配套看,进行气管插管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层流病房,插管之后医护比要达到1:2—3。现状是,医院没有那么多层流病房,综合icu或者部分急诊icu配备了,就算都有也不可能按规范配置人力。
6.如果你说没有这些装置硬上呢?
我们所有的医生、护士都会中枪。吸痰过程中病人受到刺激,一咳嗽飞沫就直接喷出来了。
插管之后,就是24小时不间断地喷新冠病毒飞沫,整个房间的空气会被污染。所以,这种高风险、高暴露操作,在一般的病房或者急诊icu条件稍差的是绝不允许的,非典留给我们血的教训也不是没有试过~
7.效果
重症之后再住院抢救,医院的治疗呼吸机已经没有大的帮助。无论是上无创和上有创呼吸机(插管),对这种病最后的逆转都没有太大的帮助。能救活的,不到10%。只要上了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就不乐观了。
因为气管插管一方面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增加机体的刺激,还导致合并呼吸细菌感染。几家医院,抢救成功率很低。目前,能高流氧就高流氧,能不插管就不插管。
8.ECMO是人工心肺
就是病人的肺坏了,我就搞一个人工肺来代替。肺已经完蛋了,通过ECMO,只是一天一天的撑下去。
这个据说花钱很多,一天差不多二万。看截图
9.肺白了
肺白了,之后就容易纤维化。纤维化不能逆转,除非肺移植。
分析西医眼中不可逆,比较严重了,非典时期很多股骨头坏死肺纤维化后遗症,痛苦不堪!
10.新冠肺炎的厉害
一是高传染性,二是容易成为重症。
11.预防事项:
1)不要去超市挤长队,不要去楼下抢白菜。
2)能吃多吃,营养支持很重要,提升免疫力。(中医提高卫气常用玉屏风加减)
3)大量饮水,补充电解质,喝汤。(发热多喝水,但是脾胃差多喝水反而加重负担,因为脾胃中医角度运化水湿,所以很多处方有健脾祛湿药比如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薏米等)
4)早诊早治,不要把轻症拖成重症。(建议早期中医效果卓著,西医无药可用往往扰乱人体正常系统)
5)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过度焦虑会影响疗效。
6)轻症需要定期复查,排除残留纤维化,避免不可逆
最后,国家派了几万医护人员去武汉,说明这个病不好治,也说明国家很重视。但在没特效药的情况下,现在所有的治疗,就是安慰性治疗。
分析:确实对于西医无特效药,因为还在研究开发。医护人员早期肯定不专业多,比如文亮医生是耳鼻喉科,居然上了一线。
大家还是听一线医护人员的话,最近还是少扎堆,疫情会过去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