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致患儿嗜睡1例报告
患儿齐某,男,6岁,河南中牟县人,年4月12日初诊。以眨眼、抬眉、摇头半年余就诊。半年前发现上述症状,经当地眼科治疗不效,医院诊为“儿童抽动障碍”,治疗3个月仍不见减轻而来诊。发育正常,胖瘦中等,神志清,精神可,面色萎黄,左腮微红,心烦易怒,饮食可,咽略红,扁桃体Ⅱ度肿大,大便偏干。舌尖边红,苔白腻兼黄,脉弦滑。诊为肝风证。证属心肝火旺,痰热动风。治宜平肝清心,化痰息风。方选黄连温胆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处方:黄连3g,清半夏6g,茯神10g,橘络6g,枳实6g,羚羊角粉1g(冲服),钩藤10g,桑叶10g,白芍10g,川贝粉3g(冲服),炒栀子6g,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月15日,其母来讲,服上方后约半小时患儿即入睡,呼之有应而不醒,2小时后自醒如常。次日早饭后再服另一半亦如上述。连用3天均如上。故来相问是否正常?余细审药方,“不致如此!”打开剩余4剂未煎药验之,药房取药无误,亦未见有伪品出现。经与药学专家会商,将其中钩藤捡出,再服观察。
4月19日二诊:抽动症状已减轻,去掉钩藤后未再见嗜睡出现。为验证嗜睡与钩藤用量的关系,上方将钩藤减为3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月26日三诊:无上述嗜睡出现。病情稳定,未见反复。上方将钩藤加至6g,3剂,每日1剂,煎服方法同上。
4月29日四诊:其母述,服药后有嗜睡,但较轻,大约半小时即醒来,余无不适。患儿心烦易怒已消,眨眼、抬眉、摇头均明显减轻,舌尖边红转淡红,苔变薄白,脉趋缓。调方如下。
处方:钩藤4g,蝉蜕5g,炒僵蚕5g,清半夏5g,茯苓10g,陈皮5g,天麻5g,白芍10g,炒白术6g,炒栀子5g,甘草3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5月16日五诊:患儿未再见嗜睡及其他不良反应,抽动症状基本消失。上方去钩藤、僵蚕,改隔日1剂。连服15剂,停药观察,随访1年未见复发。
(1)钩藤加入复方煎剂超量时对小儿有镇静作用,作用强弱与用量成正比。
(2)6岁的小儿一般多用6~10g,未见有嗜睡现象,本案出现明显嗜睡,考虑:①与不同体质儿童对钩藤的反应不同;②是否与钩藤的产地、药品质量、存放久新等因素有关;③从本案量的变化观察,6岁以下儿童钩藤用量以每岁每日不超过1g(年龄愈大比例愈小),6岁不超过5g,是比较安全的,且疗效也是可以肯定的。
(3)本例钩藤煎煮未后下,其反应是否与煎煮时间长短有关?
以上讨论十分粗浅,况仅此1例,难以说明问题,作为一个资料供同道参考而已。
内容节选自《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人民卫生出版社,年8月出版。
主审:郑启仲主编:郑攀郑宏
购买方式
复制淘代码
¥hYHfYkIGHyy¥
至淘宝APP,可购买本书
原价59,售价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