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肿瘤科赵林林易丹
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效果最佳。但是,不同药性的中药,应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清晨空腹
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所服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晚间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饭前
胃中空虚。驱虫药、攻下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用。因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都宜饭前30-60分钟服药。
饭后
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以利充分发挥药效。
睡前
安神药、缓下剂、涩精止遗药。安神药治失眠,宜在睡前的30分钟至1小时服药;缓下剂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
不拘时限
急性病则不拘时限服药,如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
另外需要注意:
发汗药、泻下药:药力较强,服药应适可而止。一般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小量,药物对胃的刺激小,不致药入即吐,频服,才能保证一定的服药量。
服药宜忌
早在汉代,张仲景在说明桂枝汤的服法时,要求吃米粥来帮助桂枝汤发汗,现在临床实践也证实,服用解表药后,喝一些温热的米粥,有助于发汗,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对一些饮食禁忌有过详细的记载,如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这些都供服药者参考。
总的来说,在服药期间,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食物,都应予以避免。不宜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火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不宜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以上内容仅用于健康教育学习交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