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技能中医实践技能病例分析

时间:2018/7/18 22:33:37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每天推送最新医药考试信息,同步练习,考试资讯,名校名师课程,考试题库app,重要医学资讯等诸多优质内容,是最全面、最专业的医药考试   何某,男,42岁,教师。年1月16日就诊。患者平素多食辛辣,工作紧张,性情急躁易怒。近半年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遂来就诊,苔黄,脉滑实有力。请与瘿病相鉴别(助理不考)。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消渴;

中医证候诊断:中消-胃热炽盛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患者以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痩为主症,中医辨病为消渴。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为中消之胃热炽盛证。有嗜食辛辣食物史,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病位在肺胃肾,病性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中医类证鉴别:消渴与瘿病两者都有多食易饥,消痩。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眼突,心悸,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中医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剂:玉女煎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生甘草3g玄参10g川牛膝15g麦冬12g生石膏l5g(先煎)生地黄15g天花粉10g栀子12g黄连9g知母9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5号题

雷某,女,28岁,职员。年3月12日初诊。患者平素月经正常,末次月经:年1月20日,现停经50天,阴道不规则出血3天,停经后有早孕反应,3天前阴道有少量出血,色淡红,质稀薄,医院就诊,查尿妊娠实验阳性。B超显示:宫内妊娠。曾服安络血效果不明显,现阴道仍有少量出血,腰酸、腹痛,并伴见神疲肢倦,面色白,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细滑。请与妊娠腹痛相鉴別(助理不考)。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胎动不安;

中医证候诊断:气血虚弱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在妊娠期间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腰酸、腹痛,故诊断为胎动不安。伴见神疲肢倦,面色白,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细滑,辨证为气血虚弱证。气血虚弱,冲任匮乏,不能载胎养胎,胎元不固,气不摄血,故见阴道出血。

中医类证鉴别:胎动不安是妊娠期间仅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而妊娠腹痛是妊娠期发生小腹疼痛,并无腰酸,也无阴道流血。

中医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剂:胎元饮去当归,加黄芪、阿胶。

6号题

  许某,男,15岁。年2月18日就诊。患者家族中有哮病史,幼年时反复出现发作性的喉中痰鸣气喘,两天前因天气转凉而出现喉中哮鸣,声如拽锯,呼吸困难,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自觉鼻、咽、眼、耳发痒,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遂来就诊,舌苔厚浊,脉滑实。请与喘证相鉴别(助理不考)。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哮病-发作期;

中医证候诊断:风痰哮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家族中有哮病史,幼年时反复发作,加上天气转凉诱发,而出现喉中有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痰黏腻难出,白色泡沬痰液,鼻痒,流涕,胸部憋塞,中医辨病为哮病发作期。咳痰黏腻难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自觉鼻、咽、眼、耳发痒,鼻塞,流涕,胸部憋塞,舌苔厚浊,脉滑实,为风痰哮证。幼年起病,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病位在肺系,发作时为痰阻气闭,病理性质以邪实为主。

中医类证鉴别:哮病与喘证均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中医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方剂:华盖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味。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麻黄6g

杏仁6g

(打碎)

紫苏子9g陈皮9g制半夏6g茯苓6g僵蚕6g厚朴9g白芥子6g莱菔子15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7号题

 何某,男,42岁,教师。年1月16日就诊。患者平素多食辛辣,工作紧张,性情急躁易怒。近半年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遂来就诊,苔黄,脉滑实有力。请与瘿病相鉴别(助理不考)。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消渴;

中医证候诊断:中消-胃热炽盛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患者以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痩为主症,中医辨病为消渴。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为中消之胃热炽盛证。有嗜食辛辣食物史,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病位在肺胃肾,病性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中医类证鉴别:消渴与瘿病两者都有多食易饥,消痩。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眼突,心悸,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中医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剂:玉女煎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生甘草3g玄参10g川牛膝15g麦冬12g生石膏l5g(先煎)生地黄15g天花粉10g栀子12g黄连9g知母9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8号题

 杨某,女,21岁,学生。年2月25日初诊。患者昨日晨起出现上腹部疼痛,6小时后出现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伴恶心呕吐,纳差,二便正常,无发热。   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舌苔白腻,脉弦紧。   血常规:白细胞11×/L,中性粒细胞0.80,尿常规正常。请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相鉴别(助理不考)。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肠痈;

中医证候诊断:瘀滞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以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加重,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为主症,且白细胞11×/L,中性粒细胞0.80,故辨病为肠痈;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伴恶心欲吐,纳差,舌苔白腻,脉弦紧,证属病变初期之瘀滞证。肠道传化失司,糟粕停滞,气滞血瘀,瘀久化热,热胜肉腐而成痈肿

中医类证鉴别:胃、十二指肠穿孔后溢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与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很相似。但胃、十二指肠穿孔病人既往多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肌板状强直,肠鸣音消失,可出现休克,多有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或摄片多有腹腔游离气体。

中医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泄热。

方剂: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9号题

 雷某,女,28岁,职员。年3月12日初诊。患者平素月经正常,末次月经:年1月20日,现停经50天,阴道不规则出血3天,停经后有早孕反应,3天前阴道有少量出血,色淡红,质稀薄,医院就诊,查尿妊娠实验阳性。B超显示:宫内妊娠。曾服安络血效果不明显,现阴道仍有少量出血,腰酸、腹痛,并伴见神疲肢倦,面色白,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细滑。请与妊娠腹痛相鉴別(助理不考)。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胎动不安;

中医证候诊断:气血虚弱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在妊娠期间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腰酸、腹痛,故诊断为胎动不安。伴见神疲肢倦,面色白,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细滑,辨证为气血虚弱证。气血虚弱,冲任匮乏,不能载胎养胎,胎元不固,气不摄血,故见阴道出血。

中医类证鉴别:胎动不安是妊娠期间仅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而妊娠腹痛是妊娠期发生小腹疼痛,并无腰酸,也无阴道流血。

中医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剂:胎元饮去当归,加黄芪、阿胶。

10号题

 

病案摘要:

  薛某,女,26岁,未婚,职员。年3月16日就诊。患者近3年工作压力大,忧愁烦闷,而出现心中悸动不安,急躁易怒,失眠,健忘,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遂来就诊。舌红少苔,脉细数。请与奔豚鉴别(助理不考)。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心悸;

中医证候诊断:阴虚火旺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由于工作压力大、忧愁烦闷,而出现心中悸动不安,失眠多梦,中医辨病为心悸。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辨为阴虚火旺证。长期忧愁烦闷,急躁易怒,郁久化火,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病位在心,病性属里属虚。

中医类证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而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

中医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剂: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生地黄

15g

麦冬

15g

五味子6g桔梗10g当归10g

远志

6g

朱砂

0.5g

(冲服)

柏子仁

10g

丹参15g茯苓10g

酸枣仁

10g

天冬

10g

玄参

10g

人参

10g

(另煎兑服)

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11号题

 张某,女,5岁。年2月4日就诊。患者发热恶寒两天,体温38℃,发热时无汗,两耳下腮部肿大疼痛,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压痛明显,头痛,无咳痰咳血,无流涕,口渴,大便日1行,小便微黄,食欲欠佳,吞食则腮痛,经外院用抗生素、退烧药等治疗,效果不佳。遂来就诊。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请与发颐(化脓性腮腺炎)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证候诊断:邪犯少阳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发热恶寒两天,两耳下腮部肿大疼痛,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压痛明显,吞食时腮痛,中医辨病为痄腮(流行性腮腺炎)。发热恶寒,头痛,咽红,纳少,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辨为邪犯少阳证。邪毒从口鼻而入,邪郁肌表,故有发热恶寒;足少阳胆经绕耳而行,邪郁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部,故腮部肿胀疼痛;经脉受阻,关节不利,故咀嚼不便;邪毒上扰清阳,故头痛;邪扰脾胃,则纳少。

中医类证鉴别:发颐也称为化脓性腮腺炎,其腮腺肿大多为一侧;表皮泛红,疼痛剧烈,拒按;按压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无传染性;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剂:柴胡葛根汤加减。

12号题

  许某,男,15岁。年2月18日就诊。患者家族中有哮病史,幼年时反复出现发作性的喉中痰鸣气喘,两天前因天气转凉而出现喉中哮鸣,声如拽锯,呼吸困难,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自觉鼻、咽、眼、耳发痒,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遂来就诊,舌苔厚浊,脉滑实。请与喘证相鉴别(助理不考)。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哮病-发作期;

中医证候诊断:风痰哮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家族中有哮病史,幼年时反复发作,加上天气转凉诱发,而出现喉中有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痰黏腻难出,白色泡沬痰液,鼻痒,流涕,胸部憋塞,中医辨病为哮病发作期。咳痰黏腻难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自觉鼻、咽、眼、耳发痒,鼻塞,流涕,胸部憋塞,舌苔厚浊,脉滑实,为风痰哮证。幼年起病,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病位在肺系,发作时为痰阻气闭,病理性质以邪实为主。

中医类证鉴别:哮病与喘证均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中医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方剂:华盖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味。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麻黄6g

杏仁6g

(打碎)

紫苏子9g陈皮9g制半夏6g茯苓6g僵蚕6g厚朴9g白芥子6g莱菔子15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13号题

 刘某,男,35岁。年2月9日初诊。患者进食较多,胃脘胀痛,嗳腐吞酸,呕吐1次,吐后痛减。现症:胃脘疼痛,胀满拒按,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请与胁痛相鉴别(助理不考)。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胃痛;

中医证候诊断:饮食伤胃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以胃脘胀痛为主症,辨病为胃痛。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呕吐,吐后痛减,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证属饮食伤胃证。饮食不节,饮食积滞,阻塞胃气,不通则痛。

中医类证鉴别: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恶寒发热,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吞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

中医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剂:保和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炒山楂10g炒神曲10g

炒莱菔子

15g

茯苓10g陈皮12g

炒麦芽

12g

制半夏9g连翘12g枳实9g槟榔6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14号题

  男,65岁,已婚,退休。年8月7日初诊。患者2天前因长途骑车劳累受风而出现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无发热,无意识丧失。现症:口眼嘱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右半身肌肤不仁、手足麻木,舌苔薄白,脉浮数。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2年。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中风;

中医证候诊断:中经络一风痰入络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口角歪斜,言语不利为主症,诊断为中风。无神神志改变,故属中经络。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右半身肌肤不仁、手足麻木,舌苔薄白,脉浮数,辨证为风痰入络证。劳累受风,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而引发本病。

中医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方剂:真方白丸子加减。

15号题

 何某,男,42岁,教师。年1月16日就诊。患者平素多食辛辣,工作紧张,性情急躁易怒。近半年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遂来就诊,苔黄,脉滑实有力。请与瘿病相鉴别(助理不考)。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消渴;

中医证候诊断:中消-胃热炽盛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患者以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痩为主症,中医辨病为消渴。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为中消之胃热炽盛证。有嗜食辛辣食物史,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病位在肺胃肾,病性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中医类证鉴别:消渴与瘿病两者都有多食易饥,消痩。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眼突,心悸,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中医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剂:玉女煎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生甘草3g玄参10g川牛膝15g麦冬12g生石膏l5g(先煎)生地黄15g天花粉10g栀子12g黄连9g知母9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16号题

男,32岁,未婚,工人。年11月18日初诊。患者于10天前出现右下肢大腿外侧剌痛,继而局部出现红斑、丘疱疹,经治疼痛稍减。现症:右大腿外侧轻度刺痛,伴食少腹胀,大便时塘;査体:右大腿外侧成簇水疱,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皮损色淡,疱壁松弛;舌质淡,苔白,脉沉缓。(要求与热疮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蛇串疮;

中医证候诊断:脾虚湿蕴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1.患者右大腿外侧剌痛,继而出现成续水疱,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诊断为蛇串疮。皮损色淡,疱壁松弛,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脉沉缓,辨证为脾虚湿蕴证。2.本病由于脾运化失司,湿浊内蕴,蕴久化热,外泛肌肤,阻于经络所致。

中医类证鉴别:本病好发于腰肋部、胸部或头面部,皮损为簇集成群的红色斑丘疹,继而出现粟米至黄豆大小水疱,累累如串珠,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多发于身体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热疮多发生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皮疹为针头大小到绿豆大小的水疱,常为一群:1周左右痊愈,但易复发。

中医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方剂:除湿W苓汤加减。

大家都在看

┣7天满分---技能冲刺第一天

┣临床医师实践技能51个病例分析诊断公式

┣乡村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病史采集考点汇总(附答题模板)

┣乡村助理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官提问!

┣50个技能考试中的常考问题与技巧,老师建议收藏!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速记难得一见的23种疾病诊断、用药及嘱托!快收藏!医生必备—10首外科速记口诀超全的儿科学考点速记口诀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易错考点,看看你掌握了多少!常遇到的45种病的万能公式,帮你准确判断!医考必看

别再让你的执业医师考试毁在实践技能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知识点归纳记忆要点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速记执业医师笔试考点

你值得拥有!执业医师笔试必看的个知识点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注意细节老中医57个偏方:名方、妙方、奇方收集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口诀

速记医师备考:10个病理学记忆口诀(含解析)

考前必背

年临床笔试必考点(循环系统疾病)

考前必背

临床医师《心血管系统》个高频考点总结

考前必背

年临床笔试必考点(运动系统)

考前速记丨临床医师高频考点汇总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快存起来吧!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考点汇总

临床医师个历年高频考点汇总,考前背起来!

临床呼吸系统一句话考点总结,每天学一点!

临床执业医师高概率考点总结

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感染性疾病考点精讲

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丨40个常见易错考点

临床考点速记: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口诀

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真题汇总

年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满分秘籍(三站全)

妇产科常考的个知识点!

历年体格检查操作步骤全汇总(下)

一句话巧记心电图,临床必备神器!

临床医师病史采集答题满分公式(附例题)

年执业医师高频考点整理

医考记忆口诀(下)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知识点归纳记忆要点

实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公式!

史上最全医学记忆口诀,医学生必备

妇产科学之最知识点汇总!

西医诊断学重点知识汇总

内科学重点考试专用

神经系统的知识点居然还可以这样速记!!

临床经验50条,吐血推荐!

医考营

您身边的医考专家

『按住扫码,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yspf/455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