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我单枪匹马冲上五经富镇虎山,开始踢腿炼身,没有广告只有行动。
清华校训——行胜于言。
初二初三就有零星几个人跟我踢腿。
因为好奇,因为新鲜,因为想解除疾病的烦恼。
他们踢腿后胃口开,睡觉香。
结果一传十,十传百,从三五人到三五十人,从游兵散将到批量团炼。
同时我在虎山亭上开展义诊活动,上塘亭,广丰亭,月柱亭……
我用七分炼三分医的理念,带动了一波健康特训潮。
上到七十岁老伯母,下至五岁孩童,都会踢腿,都会泰山压顶。
古语说,功夫到,滞塞通。
中医学讲,滞涩通,少病痛。
看到一个个病苦众生渐渐踢开郁结。
眉间松,展慧中。
面微笑,心从容。
我感受到健康的阳光已经普照到他们身上。
作为一名虎山特训师,我义不容辞,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晚上查阅古拳谱,少林绝学,炼身宝典,清晨义诊,下午身先士卒,头个冲上虎山,把练功口诀、动作套路,毫不保留传讲出去。
病友们翻天覆地的转变,使我动力更足,我常在特训圈中喝道,管住嘴,踢开腿,挺起胸,心如水。
然后利用上午个把钟头口述精彩的病患炼身转变的案例。
高春宝笔录,每天三个,一个月下来,春宝感叹地说,原来中医不难学,蠢蠢欲动,也欲临床亮剑。
昔日有张锡纯说,三年学医,可行道救人。
我今天要说,真用心,一年足矣!
与其说,这是我一手打造的中医擂台,不如说这是大众们共同努力,为体质付出汗水的病患变身记。
这不是一本简单编写出来的书,而是南方小镇一批热爱健康的人,用他们的真诚、汗水、智慧、善意、行动创造出来的书。
书中每个字都凝聚着大家转变的喜悦和成就。
大众感恩我的付出,我更感恩大众们身体力行的转变,是他们成就了这本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