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法八法之中,以和为主

时间:2019/3/30 16:47:08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高上林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高老精通仲景之学,深明其义,著《金匮要略心法要旨》,临证善用和法,用药轻灵,严谨精当,疗效卓著。现就高上林教授的和法思想做一概括整理,以飨同道。

 1.人体失和百病由生

   高老认为《内经》所述“阴平阳秘”是古人运用阴阳五行理论对人体生命活动中各种功能之间复杂关系的对立统一规律的高度概括。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正常的生命活动有赖于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平衡协调,使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与外界环境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保持相互对立而又统一、协调平衡的关系,即“和”状态。高老崇尚天人合一之论,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五脏藏神,五脏对外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和生长收藏的发展规律,对内调节喜、怒、悲、忧、恐,以维持五脏之气所化生的神气的和畅,则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精血充盈、脏腑调和,百病不生。张仲景提及的“脉调和”、“口中和”、“胃气和”、“荣气和”中的“和”就是指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即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相互和谐正常。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指出:“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说明五脏元真充盛,即人体正气充盛,通行于全身,使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相互协调,保持动态平衡,整体生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处于“安和”状态,亦是这一思想的概括。

   若病邪作用于人体,或正气虚衰,引起正邪斗争,打破了机体的阴阳平衡,即“失和”。“失和”包括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虚实、寒热之偏盛偏衰,临床常表现为脏腑的气机升降失常,气血不和,营卫不和以及开阖失度,表里出入、寒热进退,清浊混淆,虚实夹杂等矛盾复杂的证候。如果这种“失和”状态不能自行调节,无法及时恢复,就发生疾病。高老将此高度概括为:人体失和,百病由生,乃中医发病之机。

 2.发微“八法皆归于和”之论

   人体失和,百病由生,是基于对“失和”是疾病本质的认识,“使之和”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即“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和”作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一种至高至上的安定和谐状态,而“和”法作为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实际上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高老遵循《内经》“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之旨,主张“八法之中,以和为主”为中医治疗之要。认为这个“和”字,不仅是所有疾病论治的准绳和法度,而且寓有治病当着意于平调阴阳,不可急于求成,用药不宜偏颇之意。疾病总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表里出入、寒热进退、升降悖逆,往往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病变涉及脏腑、气血、津液。

   高老师指出:八法之中,汗、吐、下、清、温、消为祛邪大法,补法为正虚而设。吐、下、温、清、消、补等单一治法皆有明显偏性,难免偏任独专,使用不当,难免“失和”。制方选药力戒偏颇,除因病情需要,必须使用选药较为单一的攻邪、补虚方剂之外,高老倡导整体调治,主张采用表里双解、寒热并用、补泻同施、升降两行、阴阳互调的方剂,使性质和作用迥然不同的药物恰当组合,熔为一体,相反相成,不仅避免了此盛彼衰、举一废一,而且能各方并治,全面照顾,使矛盾错杂的病理状态一归于“和”,此即和法。和法既不同于汗、吐、下、清诸法以直接攻邪为务,得以迅速取效,又不同于祛瘀、祛痰等具有一定的病理产物可除,更不同于补益法有明显的虚弱征象可取。它是通过其特有的和解、和缓、疏畅、调和、平衡等作用,达到调整机体功能,恢复生理运转秩序,从而治愈疾病的目的。正如张景岳所言:“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和之谓义广矣。亦尤土兼四气,其补、泻、温、凉之用,无所不及。务在调平元气,不失中和之为贵也”。指出和法实质上是吐、下、温、清、消、补等多种治法的组合运用,目的在于使脏腑阴阳气血的失和,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证候,归于平复。揭示和法之妙在于“泻、温、凉之用,无所不及”,和法之要在于“调平元气,不失中和”。

   和法虽然变化多端,实则万变不离其宗,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和法》说:“有清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补而和者,有燥而和者,有润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有兼攻而和者。和之义则一,而和之法变化无穷焉。”因此,高老师阐发其幽微,采撷其硕果,认为:“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八法皆归于和”。指出:治有八法,以和为主,其他数法,可贯穿于该法之中,临证时审证求因,协调阴阳,调和脏腑,或清而和者,或温而和者,或消而和者,或补而和者,或燥而和者,或润而和者,或有兼表而和者,或下而和者,随证化裁,效若桴鼓。

 3.巧用小柴胡汤加减方

   高老认为仲景在《伤寒论》中创立的小柴胡汤是“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也”(《伤寒来苏集·寒附翼》),对其不断加减衍化,光大其内涵,形成了一系列以柴胡、半夏配伍为核心,具有平衡阴阳、调和脏腑、气血,表里双解、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作用的方剂,用于诸多内伤杂病及外感病。

如配以板蓝根、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柴胡、半夏、丹皮、金银花、连翘、甘草)为风热解表之良剂;

配以北沙参、桑白皮、厚朴、苦杏仁等(北沙参,柴胡、半夏、丹皮、白芍、桑白皮、厚朴、苦杏仁、山药、甘草)治疗外感风热或阴虚燥咳;

配以北沙参、麦冬、竹茹(北沙参,柴胡、半夏、丹皮、麦冬、竹茹、山药、甘草)治疗外感后余热未尽;

配以北沙参、厚朴、枳壳、麦冬、竹茹(北沙参,柴胡、半夏、丹皮、白芍、麦冬、厚朴、山药、甘草)治疗胃阴不足之胃脘痛;

配以北沙参、天花粉、牡蛎(北沙参,柴胡、半夏、丹皮、白芍、麦冬、天花粉、牡蛎、山药、甘草)治疗肺胃热盛之消渴;

配以北沙参、麦冬、五味子(北沙参,麦冬、五味子、柴胡、半夏、牡蛎、山药、甘草)治疗胸闷心悸;

配以北沙参、丹皮、地骨皮(北沙参,柴胡、半夏、丹皮、白芍、麦冬、地骨皮、牡蛎、山药、甘草)治疗阴虚火旺诸证;

配以郁金、金钱草、(党参,柴胡、半夏、郁金、金钱草、郁金、厚朴、枳壳、薏米、山药、甘草)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

   高上林教授指出:从小柴胡汤的性味功效,可以看出组成它的七味药物集寒热补泻于一方,且药性和缓,既各奏其功效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达到寒温并用,攻补兼施,通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的目的。从它的适应证来看,既有表证,也有里证,也有半表半里证。不仅适用于和解表里,凡人体阴阳不和,营卫不和,气血不和,脏腑不和等,根据适应证对其进行加减化裁,真正是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

 4高上林和法之魅力

   高上林教授以“人体失和,百病由生,乃中医发病之机”和“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八法皆归于和”为核心的和法思想,集中反映中医学阴阳以平为期、五行生克制化有度、少阳为枢调和为顺、五脏以和为用、营卫气血以和为贵等治疗法则;其所使用的药物,作用大多较和缓,善用平调阴阳之品,如半夏、白芍。

   高老认为:半夏生当夏半,值阴阳交换之时,故能引阳入阴,通阴阳和表里。其“燥”、“润”之性,全在乎用。如半夏与麦冬配伍,麦冬滋养肺阴,半夏化痰又制约麦冬之滋腻,又可助行药力,布散津液;与干姜、芩连配伍,辛开苦降,寒热平调,使升降调,寒温平,阴阳和而痞满消。每以山药伍之,山药液浓滋润,既能润半夏之燥,又能补脾肾以敛冲。二药相伍,既协同增效以降逆,又相互制约,不燥不腻,以成佳对。

   高老灵活应用芍药,配伍严谨,出神入化。同是一味芍药,与解表、温里、攻下、补益、清热、行气等药物配伍,并通过剂量的变化更显其妙,如白芍配伍桑白皮清肺止咳喘;白芍配伍天花粉养阴清热止渴;白芍配伍柴胡宣泄郁热;白芍配伍川芎活血补血;芍药与桂枝配合调卫和营;芍药与五味子敛肺补阴;白芍伍以炙甘草共奏酸甘化阴、缓急止痛。高老认为:芍药乃方中之转枢,佐补益药能益阴扶正,佐养阴清热药能敛阴清热,佐补阳药使阳气外达舒畅,用于和法可达到阴阳相调,寒热相和,上下相通。正如《得配本草》所说:“得一药而配数药,一药收数药之功;配数药而治数病,数病仍一药之效。”

   高老用药总体是一个“平”字,力求补泻温凉之用,无所不及,务在调平元气,不失中和之为贵。扶正药物如党参、北沙参、大枣、山药、当归、白芍亦皆是草木之物,平补平调之品,较少参、附、龟、鹿贵重药品,祛邪药中既无麻黄、瓜蒂等大汗、大吐之药,亦无大黄、巴豆、甘遂等峻下、大利之品;用药平和,不用大寒大热、纯阴纯阳之品,不用大攻大补、大汗峻下之剂。用药强调避免过于寒凉,过于滋腻,并常少佐健脾和胃之品,如凡用芩连等苦寒之剂多佐砂仁、干姜;用熟地必少佐砂仁;用元参、麦冬常配以半夏以助津液布散。高老所常用系列方剂中,如小柴胡汤、逍遥散、四逆散、泻心汤等,皆是通过药物配伍,重视阴阳平衡、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升降结合、散中有收、表里同治等等,目的都是利用五味之偏性以调整脏腑、阴阳、气血之偏颇,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其方性质平和,作用和缓,兼顾全面。

   综上所述,高上林教授和法思想之魅力在于其赋予了“和”的广泛思维适应性,其和法思想不仅是一种治法,而且是一种医学思维方法,这种古朴的医学思维方法,不仅指导着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而且熔铸了中国古代哲学等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是自然科学与人文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高上林主任和法思想追求和谐之大美,充满魅力,是中华医道的本质所在;“和”法运用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启迪我们用“和”的境界去认识中医。

中医五运六气

学习传统中医,回归自然生活。

(致力于中医运气学的推广和传播)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间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那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jzdf/637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