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七大注意事项

时间:2018/12/25 20:03:24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中医针灸养生的7大注意

  针灸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治疗身体腰酸背痛疾病,还可以帮助减肥。那么针灸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可以用针灸来养生,但是要注意针灸养生七大事项要注意。

  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你必须知道的针灸注意事项

  针灸具有排毒等多种好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养生,选择针灸养生的人也在逐日增加。我爱我买养生专家提醒大家,针灸是有益处,但是针灸时,也要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中医针灸养生你知道多少针灸体位

  针灸养生针灸体位你知道多少?现代中医养生,针灸是最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但如此,针灸也能预防治疗各种疾病。针灸有修复组织、增强免疫、活血、镇痛等多重功效;要使针灸的种种功效得以发挥,针灸时,常用的体位选择很重要。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针刺时常用的体位。

  伏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

  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中医养生,上述就是临床上针刺时常用的体位,希望对大家针灸养生、防病有所帮助。

  针灸减肥最常有效的5种方法

  针灸减肥在古籍医着上虽然并没有记载,但近来在临床上以针灸抑制食欲达到减重的效果,基本上已获得肯定,尤其不适合以开刀或药物急速减重的人,传统中医的针灸减重方式,其实是不错的减重法。

  至于一般常用的针灸减肥方式,专家说,下列5种是最常使用的方法:

  一、耳针

  耳穴:口、食道、十二指肠、饥点、内分泌、脑、胃。

  操作:每次选1~2穴,以双侧耳交替方式扎针,每周耳针贴敷2~3次,10次为2个疗程,而每次疗程间隔5~7天。

  二、体针〈之一〉

  取穴:主穴为关元、三阴交。

  配穴:依据辩证分型而取。

  属脾虚湿带:内关、水分、天枢、丰隆、列缺、脾俞。

  属湿热内盛:曲池、支沟、大横、四满、内庭、腹结。

  属衡任失调:支沟、中注、带脉、血海、肾俞、太溪。

  操作:每次主穴必取,然后依据症型酌加配穴3~4个。每次均留针半小时,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每次疗程间隔5天。

  三、体针〈之二〉

  取穴:主穴为天枢、中睆、大横。

  配穴:曲池、合谷、膏肓、内庭、三阴交。

  操作:天枢、大横接电针仪,然后持续通电15~20分钟,每日获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四、芒针

  取穴:肩禹透曲池、梁丘透髀关、梁门透归来。

  操作:选28号3吋长的芒针备用,每次每穴都要扎针。

  五、艾灸

  取穴:主穴是阳池、三焦俞。

  配穴:地机、命门、三阴交、大椎。

  操作:每次选主穴与配穴各一个,用隔姜灸扎针。

  专家表示,以上各方法以耳针应用最为普遍,而且耳穴埋针效果贴敷更好,只是假如针具消毒不严,轻易造成感染,另2种体针效果大致与耳针相似,芒针的操作则比较困难,主要适用身体较强壮的肥胖者,减重效果也其它方法高。至于隔姜扎针的艾灸法,不易操作疗效也比较差。

  针灸时也会晕灸晕灸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有些人打针会晕针,同样,有些人针灸时也会晕灸,那么,什么是晕灸、晕灸时有什么表现、该如何预防治疗?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绍。

  灸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疗法,而且较之针刺疗法也更为安全。我国晋唐时期曾一度风行灸疗,当时的一些著名医家都极力推崇灸法,有的甚至抑针扬灸。实际上,灸法如应用不当,亦可发生意外事故。这是由于古代缺乏消毒概念和条件,加上缺少有效的抗炎措施,容易发生感染和招致严重后果。晕灸,在古人的临床实践中十分多见,现代,灸法意外较为常见的除晕灸、感染外,尚有过敏、中毒等。下面来看看晕灸的症状及处理办法:

  晕灸

  晕灸是不多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多为轻症,但也有症候较严重者。应引起注意。其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之法大致与晕针类似。

  关于晕灸的机理,曾有人将其与休克混为一谈。其实,晕灸与晕针一样都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它是由于强烈的刺灸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脏的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而发为晕厥。

  原因

  关于晕灸的原因,《标幽赋》曾云:“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其常见者有下列几种。

  (1)体质原因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特别是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不少无明显原因的晕灸者,往往可从体质中找到原因。

  (2)刺激原因穴位刺激过强,可致晕灸。所谓过强,因各人情况不一,很难度量比较。在刺激的种类上,以艾灸多见。

更多内容推荐

点击查看详情——

9月深圳『胡青耀』连环锁一病一锁之开锁秘籍

点击查看详情——

9月12日重庆冯天有新医正骨手法--基础与临床

点击查看详情——

9月北京/合肥“筋骨并用,提气呵成”速治颈肩腰腿关节疼痛等

点击查看详情——

9月北京/广州张氏零力度(无痛)正骨疗法应用研修班内容全面更新!

点击查看详情——

9月15日北京最全面、最火爆、最易学的疼痛解决方案“坤式迷踪正骨术”你知道吗?

点击查看详情——

9月10日北京刺络放血疗法,立起沉疴、顿消痼疾!

点击查看详情——

9月北京/武汉『高学践』小儿推拿零基础快速上手,速效治疗常见病

点击查看详情——

9月17日北京扪筋切筋柔性理筋正骨术

点击查看详情——

国色天香面部美容与身体塑型调理临床应用研修班22/64

点击查看详情——

民间蒙医中医治疗眼部及男妇科疑难杂症临床应用研修班

咨询电话刘主任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方法
北京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jzdf/623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