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正确的煎煮方法是保证药物疗效的基础,煎煮不合理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因此,基层医师掌握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至关重要。
如何正确煎煮中药汤剂
器皿选择
煎药器皿一般选用沙锅,能用紫砂煲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但不能应用铁锅、铝锅或铜锅等金属器皿。
明朝李时珍说:“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梁代陶弘景说:“温汤勿用铁器”。这是因为铜铁器能与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变化。
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并能在煎煮时与中药所含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中药疗效。
有的经过长时间的煎煮给药液带入铁锈味,甚至引起恶心和呕吐。铜器和锡器锅可煎出微量的铜离子及锡离子。
目前,有些中药成分尚不清楚,用铜、铁具煎药时将发生的化学反应尚难估计,因此不宜采用。
煎前浸泡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
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如果是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就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一般说来,浸泡时水泡过药物一指高左右即可。
煎药方法
煎药时,前人有文火和武火之分,慢火煎谓文火,急火煎谓武火。一般先用武火,沸腾后再用文火。
同时,要根据药物性味及所需时间的要求,酌定火候,如解表药与泻下之剂,煎煮时间宜短,其火宜急,水量宜少;补益之剂,煎煮时间宜长,其火宜慢,水量略多。
发汗解表和理气质地轻清或芳香挥发的药(如苏叶、菊花等),水沸后再文火煎10~15分钟即可;
矿石及贝壳类等质地坚硬的药(如龙骨、牡蛎、鳖甲等)应先煎15分钟,然后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
质地黏腻滋补类的药(如黄芪、当归、熟地)水沸后再文火煎1小时左右;
贵重药物(如人参、羚羊角等),为避免其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收,应先单煎半小时,滤出药汁,然后与其他药共煎服用;
黏滞性高、易糊地的药物,或带小毛刺、服时易刺激咽喉的药物,或煎后易使药液混浊的药物(如赤石脂、旋覆花、车前子等),应包入纱布袋,再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
不能煎的中药(如阿胶、蜂蜜等),只能烊化(另蒸使溶化),待其他药汁煎成后加入,微微加热搅拌,溶化后再服。
煎药步骤
一般来说,煎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要先用凉水泡20~30分钟。
第二步:开始煎煮第一遍,先用武火,开锅以后变成文火大约再煎煮30分钟左右即可。
第三步:篦出药液,再煎煮第二遍。
第四步:第二遍煎煮完后,两煎对匀,一般分为两次服用。
注意
如有“先煎”的字样,应先煎煮30分钟左右,再放入其余药品;如有“后下”的字样,应在出锅前5~10分钟将药品放入。
如有“包煎”的字样,应用纱布包裹起来再进行煎煮。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二煎一般只需煮沸15分钟。
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作者:首都医科医院药事部(中药房)薛欣欣
排版:刘清华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小孩得白癜风好治吗北京治白癜风症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