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魂雅语,古韵寻踪;
识匾悟意,对话历史;
刺熨求真,医业传承;
悬壶济世,一片冰心。
序
PREFACE
◆
◇
我经常驱车在重庆的嘉滨路上,有一个像道观一样的建筑物吸引着我,神秘气质和文化调性杂糅,灰色的外墙深沉而不阴深,那些由一片一片瓦砾构成的阴阳符号的巨大窗洞,非常有设计感和形式感,一块石碑上红色的“少林堂”三个字赫然立在马路边。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呢?这个好奇心一直萦绕了我多年。直到年,经朋友引荐,我终于走进了“少林堂”。在多张匾额博物馆里瞻仰,在2万多册古籍里徜徉,在像迷宫一样的医学博物馆里参观,真是一步一文化,步步震撼,我只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浅薄。年,我带一个德国研究古汉语的老太太在此参观,她被如此浩瀚的文化场域所震住,我站在中医非遗传人刘光瑞老师旁边觉得无上的自豪。
—向雪
刘光瑞
生于年,中医副研究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刘氏刺熨疗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薪传奖获得者。创办重庆市神农中医药研究所、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重庆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少林堂国医书院;继承中医少林堂。著有《中国民间医药系列丛书》《乡村草医草药丛书》《农村医疗保健丛书》等在海内外发行。收藏中医药文物及标本余件、古匾块、古籍余册。提出人体经络“暗物质、暗气流、暗能量的辩证转化关系”全新理论;获国际大奖4项,国内科技奖、发明奖28项。
十四代非遗传人
改良革新,建民间医药博物馆
背倚高山,面朝嘉陵江,古典式现代建筑,石雕壁画飞檐绕壁,八卦阴阳呼应重庆的一山一水。刘光瑞的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和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藏匿于此。
最初刘光医院,从没考虑过博物馆,父亲反对,两父子争论三日,不得结果,最后父亲给刘光瑞留下了一句话:“经济的拥有让人嫉妒,文化的拥有让人尊敬,你是想要人嫉妒还是让人尊敬?”看似简单的话让刘光瑞思酌一周后顿悟。
建馆初期馆内藏品有古医书册、瓷器件、青铜器60件、汉砖块、植物化石50块、文献资料份、标本份。其中部分为稀世珍宝,如“青花风鳞研钵”、“古铜炼丹炉”、木刻或活字印刷的古医书、新石器时代的“碾药槽”、西周“青铜熏炉”、汉朝“巫医诊疗器”等。
至今馆内陈列了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各种藏品3.3万余件,集我国民间医药的精华,集史、医、药为一体,是重庆市旅游系统指定的定点旅游参观点之一,是经重庆市文化局批准、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备案的中国唯一民营中医药专业性博物馆。
如此浩瀚的博物馆是刘氏父子游访全国20多个省市及境外,诊治上千名疑难病患者,收集整理了数千万字的民间医药资料而得,随后著有《中国民间医学丛书》即:《中国民间刺血术》、《中国民间小单方》、《中国民间草药方》、《中国民间火熨术》、《中国民间推拿术》、《中国民间儿疗图解》、《中国民间敷药疗法》、《中国民间百病良方》、《中国民间疾病预测学》等书。
五湖四海显妙手
医易相通,破除中医药偏见
成为“国医”是刘氏家族的第一准则,而刘光瑞更上一层,追求“医易相通”,跳过三维空间,直至六维,由表及里全面的看待病患,其蕴含一种中医哲学:上能治病,下能治心。
年刘氏刺熨疗法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作为一名非遗传人,刘光瑞擅长民间医药研究和中医文化创作,至今已创作出版30多册医疗科普图书。
除此之外,刘光瑞擅长革新,对传统的刺熨疗法加以改进创新,使其在治疗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颈腰椎病等疑难杂症方面更加有效。与此同时,他还把“少林堂”从单纯的治疗行医扩展到医学教育和研究领域,创办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和岐黄中医药职业专科学校,将刘氏刺熨疗法推向全国甚至世界。
国外对中医的看法多有偏见,源于其没有科学依据。刘光瑞曾随国家科委代表团前往比利时,面对比利时人对中医的误解,他在交流活动中用刘氏刺熨疗法现场为比利时的一名与会议员治好了肩周炎,引起了全场震惊,中医由此赢得尊重。
在贝宁对外文化交流期间,刘光瑞到两个电视台分别作中医养生保健节目。他想不能将中国人生活养生方式弄到非洲去讲,所以给使馆提出,需要每天在不同地区的市场或集市品尝当地的盒饭,研究他们的饮食结构及习惯。这段经历在贝宁大受,再次弘扬了中医的精妙。
国外的交流经历,让中医即野蛮医学的偏见破除。
三百年沧桑重光
解匾析文,重现消失社会
匾额不是诗词,它是一种思想。每一块匾额蕴藏一篇文章,或地域文化,或民风民俗。如果说语言具有杀伤力,那么匾额具有的则是思想力。
据了解各地民间藏匾在五百块以上不足20家;在千块以上者,不足10家;能对匾额有独到见解者不足5家。已出版匾额相关书籍不到20册,文章文论匾额不足百篇。而刘光瑞的瀚匾园(即现在的“重庆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收藏着明代早期至20世纪初的多块匾额,其藏匾额数量之多,藏匾题材内容之丰富,在全国的古匾博物馆中都属少见。30多年来,嗜匾成狂的刘光瑞花费了多万元。据专家估计,这批匾的市场价格超过万元。刘光瑞已出版了《中国匾额学》,还计划将匾额上的字变成榜书字典。
古旧的匾额带你穿越时光长廊,岁月印迹扑面而来。博物馆最古老的一块匾出自明宣德年间,距今已有年历史,用乌木制成的匾上刻着“锦绣腾辉”四个金字,笔力厚重,气势雄浑。匾中文字寓意深长,文采激扬,情趣盎然,集书法雕刻于一体,既有玲珑秀雅之风韵,又有浑厚博大之气势;书体飞逸洒脱,笔力遒劲,是艺术,是文化,也是历史,反映出古巴蜀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底蕴。
多块不同时期的珍贵匾额是刘光瑞父子多年从四川南充、阆中等地收集而来,有从洗衣妇女那里买过来的,有从猪圈里抢来的,也有知己名人赠送……很多时候,收藏要靠机缘。他有一批名人匾,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康有为、蒋介石等。原是一位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日本人收藏,其妻子去世后想回国,便转卖了这些匾额。这批名人匾先后被卖到湖北、四川,刘光瑞一位阆中收藏界的朋友看见,付了20万定金,又担心这批匾的真假,找刘光瑞鉴定。虽经刘光瑞鉴定为真,但他仍然犹疑不定,刘光瑞便说:“你不决定我可要了。”于是,刘光瑞成了这批匾最后的主人。
刘光瑞说:“墓碑是人去世后的纪念,匾是活着人的彰显。解匾析文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消失的社会:官场荣辱、商业兴衰、民风民俗。匾额中有许多朴素的道理,可以洞穿历史,也可以启示未来。比如,商人的‘积善庆余’、‘好善乐施’、官员的‘耳顺同荣’等等。从前一块百年的招牌传承下来,可都是一方乡邻口碑所称,不断传承的佳话。”中国匾额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透过匾文的解读,我们能感知消失的文明思想。在今天它是一件件文物,诠释着文物背后的故事,让现代人重获精、气、神的无限价值。
文/张迎庆
摄影/朱家奇
dialogue
◆
◆
◇
Xiang
您出身医学世家,父亲刘少林先生也是令人敬仰的名医,从小他对您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Liu
家里是中医世家,十几辈都是著名的中医,从小我对中医学就耳濡目染,父亲对我的教育是按照汉代医生的方式培养,必须医易相通、医哲相通、医文相通,博古通今,即现在的复合型人才。我十八九岁时,痴迷韵律,研究韵律在民间歌谣关系。还自己写过川剧剧本《伯乐传》,当时市文化局局长认可我的文学造诣,欲收我为徒,所以传统文化为我打下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我对祝由科的巫术和咒语也有很深的研究,这些不是迷信,而是神秘科学,现在很少有人了解这门医术。后来我随父亲行医就诊那段时期,去云贵川,甚至偏远的乡村,收集了很多民间偏方,增长了很多社会见识,对于中医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全面。
Xiang
“刘氏刺熨疗法”年评国家非遗,能讲讲其来源与优点?
Liu
它属我们刘氏家族世代传承的医术。其历史三百多年了。起源于清顺治年间刘氏先祖从湖广迁来重庆之时。“刘氏刺熨疗法”是我们家族世代传承的绝活,以针灸、火熨、滚石等绝技为主要治疗方式,对各种颈、肩、背、腰疼痛和内脏疾病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疗法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了刘氏刺熨自成一体的疗法。它包括刺血术和火熨术两大类别,具有理论依据,有神秘出处,有专科疗效,有各民族医共通性,有临床针对性,以及操作隐秘性,药材地源性等显著特征。后来我又在行医实践中对传统的刺熨疗法加以改进,尤其对针灸术和火熨术的功用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使其在治疗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颈腰椎病,头痛失眠等重庆地区常见疑难病症方面更加稳定有效。
Xiang
有人提出要发展“中医现代化的战略”,强调中西结合,您赞成这样的观点吗?
Liu
这是个“诱人的课题”,然而实行却要真正了解生命的关系。中医是起源于农耕文化的产物,主张天人合一,药物用植物、动物、矿物三个东西,走的是自然之道。药性也对应二十四节气,摸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容相合。而人越来越现代化,比如用空调,夏天很凉冬天很暖,人类成为了“温室花朵”,与自然远离。用科技方法改变了自然的生活方式,所以人得了很多怪病。西医基本强调科学之道,从分子医学到量子医学,再到智能医学,与传统中医的天人合一背道。我不赞成盲目地中西结合,是相互之间的抵消与排斥,容易产生:“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当然不能片面否定,如果某一天西医赞成以天人合一的方式,遵从自然之道,中西医也就不谋而合。
Xiang
有人质问中医的一个弱点,中医疗效慢,中医不能急救,比如重大事故的外科手术,您怎么看?
Liu
对于中医疗效慢的说法是片面的。面对这样的问题要在具体情景中思考,中医外科在华佗时期就产生,能治很多外科手术,只是现在慢慢失传。我曾在墨西哥做演讲时用例子回答过类似问题,有一年我遇到一个刚出生20天的婴儿,几天没有大便,孩子肚子似鼓一样,医院灌了大黄水都没有通泻,开刀风险太大,医院没办法了。我立刻吩附到他家中去,并烧热水在盆里。事后一切准备妥当,我将婴儿放入水中,在水中在婴儿肚子上进行按摩振动,不会儿,婴儿打屁,然后肠道蠕动通了,便也泻下,随后给婴儿喂了生蜂蜜,即可治疗。原因是水中浸泡婴儿自然收缩,水中按摩不伤婴儿皮肤,20天出生婴儿还感觉在母亲腹中的环境。当场收获一阵掌声,墨西哥人对中医的博大精深震惊不已,说“中医真聪明,解决方案真有智慧”。所以说中医不能救急是偏颇之说。
Xiang
刘老师,现在人们越来越信任西医,而中医被大众归为古老医术,您是怎们看待中医未来发展的?
Liu
中医源自农耕社会,遵从自然力量,其思想很伟大;西医源自工业社会,其体系也很强大。我们面对生命医学与科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中西医不存在争论的问题,存在着我们对所有的疑难杂症,比如肿瘤、艾滋病,以及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一些疾病,这一类似疾病中西医从生命医学角度都在进行研究和攻克。中医起源于农耕文明,自然的力量是很神秘的,博大精深的。在农耕文明下面,我们现在联合国提出的生态文明、低碳环保的这些理念,就是我们《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理念,也就是讲的自然的力量。自然的力量则讲的是怎么让人们活的更文明更健康,在这个环境与生态的变化之中,身体的健康完全跟自然界的力量相关,人与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是天地阴阳之气在四时盛衰消长制化过程中产生的,其后天存续也必须依赖顺从四时天地阴阳之气。人的性命同样取决于天地,所以人的后天生命存续过程也要始终效法天地。故天、地、人三才合一也是中医生命发生存续学理论的思想基础。这个观念不存在科学来论证对错,它存在着一种事实,存在着一种人跟大自然的经典关系,而不是以科学去衡量。无论所有的科学研究想破坏它,改变它,最后遭到惩罚的是人类。人类一定要保护住跟人居相适应的环境,当这个生态环境一旦出现改变,疾病就产生了,出现蔓延。那么,现在人们更文明的时候就要思考,我们怎么用自然的法则来研究健康,让我们人活的更愉快、更有幸福感。只有接近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做到对非遗的创新和生产性保护。
Xiang
中医十分讲究阴阳,请刘老师讲讲阴阳哲学。
Liu
很多人都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以为是简单的男女吸引,其实大家忽视了情感的把握,这跟缘分有关,也就是跟阴阳有关。我们白天的生活属于阳,晚上属于阴,为什么晚上的梦里会梦见你想的人,就像有些花是白天开,而有些植物是在晚上长。所以有些我们看不见的也会产生很大的能量。山水在艺术家眼里就是风景画,在中医看来就是阳和阴的实在体现,比如甜的水果一定长在阳光照耀的地方,酸涩果子一定是长在山沟里。一个人一身正气阳光是受正能量的大环境熏陶,反之亦然。男女也不是简单的男强女弱,女人有男人的刚强,男人有女人的脆软,这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表现,阴阳也有相生相克,相乘相辱的复杂关系。如果研究透了阴阳,生活一定会很幸福。研究阴阳就是研究人体生命,以及准确的生活状态,由此,中医是站在科学层面跳跃到更高哲学、艺术层面去研究阴阳。
Xiang
您说中医是五维、六维的思维,您能解释一下中医的维度吗?
Liu
在现代科技发展下,我们讲究维度思维。一点是一维,一点一横是二维,立体是三维,四维是跳过立体站到了更高的空中看待事物,五维站在全局的维度,去思考你从何来,有何遗传,未来怎么走等等。六维注重心灵空间的感应,《黄帝内经》里讲感应篇,当初我研究它就思考为什么叫感应,而不是感召,有了相就有之后因果关系。用日常生活解释,男女间相爱是很愉悦的事,那是相生;相克的时候就有争吵,但在相克中又有相生,表面互相瞧不上,但又有共同点;爱得太过了那就是相乘;互相瞧不上又勉强生活叫相辱。中医总是站在五、六维的角度去看待分析人与事的规律和生发。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好比在静和动的关系中看见黑洞,那是更高维度的思维和洞察。我们在研究维度的时候你会发现,人的一生就是弹指一挥间,是时间在锁定了你。你所做的事是否伟大、有无智慧、是否能传承,若一生仅从实用主义去追求名利,这是低级的生命形态与形式。要想找到高维度的追求,值得传承的文化和伟大的智慧。我经常用一幅对联警示自己:“事到顺时需谨慎,身处逆境乃从容”,对于我来讲,作为国家级传承人,需要这样的担当、传承,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是我的使命,当人走了之后,只有文化来传承,其他的东西都是过眼烟云。
Xiang
您对徒弟和传承人有什么要求?
Liu
中医传承从前有一套传儿不传女的规则,其实不是重男轻女的思想,而是因为医者是一个智者与苦者,医学博大精深,需要像苦行僧一样面对浩如烟海的医道医术进行学习,的确很苦,要耐得住寂寞,并且医者也要成为智者,你治疗一个病人要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思考,从过去推理现在,从眼前看到未来,每天用逻辑和推理的方式去诊断和运用,女性很少能承受这种思维的折磨。当然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男性和女性的思维差别也没有这么大了,我自己的女儿也在学习,我也带了一些徒弟,至于他们学习到哪里,就看他们的悟性与努力。但是我真正的传承人有点难找,我要求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医学并举研究,对易学、文学、哲学、历史都要深入研究,对生命学、现代科学也要深入研究。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我希望他们能真正做到国学国医,并且要走向世界。
刘光瑞老师与他的女儿(中医非遗传人)
Xiang
作为非遗传承人,在这个现代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保护和传承有什么实质性的建议?或者您正在做什么传承计划。
Liu
我是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项目“针灸刘氏刺熨疗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父亲曾说过从前国外认为中医是野蛮医学,一无科学、二无历史,是没有章法。作为非遗传承人,首先要做的是改变人们对中医的看法,创建收藏馆的初衷源于我父亲,他想让给世人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仅仅是医学文化,倡导大家去尊重保护这样一个非遗文化;第二,收更多的有专研能力的徒弟,让更多的人来传承中医,第三,希望能推动中医教育,让中医文化得到全面的发展;第四,我经常参与国际医学交流,在国外办培训班,一方面传播分享中国的中医文化;另一方面也研究国外当地医学,尝试与中医结合研究,创新出更多行之有效的课题与发明。
在现在全盘西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浸润下,也许中医给人的印象是传统的、保守的、落后的,但是这个开骑哈雷、开悍马、全球到处讲学、谈论生命观、宇宙学、获得无数创新发明奖的中医非遗传人刘光瑞老师却完全颠覆了你对老中医的固有定位。他还是整个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师、园林设计师、陈列设计师,中医文创产品设计师,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永动的创新思维。
刘光瑞是真正能称之为“国医”的人,“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是他的行医准则。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刘光瑞不仅术业有专攻,更博古通今、殚见洽闻,大有汉代博雅之风,他非常低调,他追崇宋代隐士,淡薄名利,隐于民间沉心研发。《医工论》中有言:“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只有灵魂的沉淀和道德的坚守,才能为良医,才能得到尊重。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未来刘光瑞老师在做的是破解中医药的现代化与生命医学的难题,对人类生命本体的哲学思考和研究,传承发扬中医学文化,让更多的生命得到尊重,得到幸福。
一位哲人说:“医学是一门科学,但要成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大夫却是一门艺术”。刘光瑞老师不仅是一名医术高超的“国医”,更像一个艺术家,对生命艺术进行永无止境的探索。
-雪姐
每周五
带领大家走进艺术家的工作室,
去领略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的
不同创作状态,
完成一次鲜为人知的独特的艺术之旅。
往期回顾
庞茂琨-庞茂琨的艺术颠覆之路
侯宝川-看山一直是山
韦嘉-被辗碎灵魂背后的那股偏执
廖桦-米兰设计周上最“野”的陶艺设计师
刘晓曦-消费时代下古典艺术审美的恪守者
陈铖-游走于时间空间的时尚艺术家
王晖-时尚蜀绣传人,“绣”出非遗国际圈
苏德刚-徒有情怀的民宿终会沦为“美丽鬼屋”
张杰-胸怀诗意的艺术教育探寻者
杨林青-十年,从设计书到编书的角色转变
殷九龙-用艺术思维“向死的机械产品注入灵魂”
宋昌虢-践行自然东方美育,他回归山林田园
向雪-来于学院不止于学院的“后学院”文创
学术支持:
四川美术学院教务处
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处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家驻留计划
总策划:向雪
学术编辑:韩晶王子云
编辑助理:陈科宇何海南
文创策划:贾雪鸿张迎庆杨林
摄影摄像:刘映呈朱家奇
美术编辑:袁磊
动画:行行
媒体支持:重庆广电都视传媒渝报新女报
欢迎投稿:文创达人及展览资讯
投稿邮箱:
qq.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庆国庆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