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先前,笔者分享了《八卦象数疗法》,引起一段时间朋友圈内的轰动。配合部分学习的朋友增加推出《自我调养巧治病》。现在继续增加名中医王玉川的高等院校教材作品《中医养生学》,欢迎大家参与论证讨论。笔者提醒建议大家先学习“基础”;其次是“诊断”;然后才是“养生”和“调理”等之外的学科。而“基础”的重点内容仍然是“阴阳五行学”!
1.1概念
1.2性质和特点
1.3地位和任务
1.4学习方法和要求
2.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2.1上古时期
2.2先秦时期
2.3汉唐时期
2.4宋元时期
2.5明清时期
2.6近代与现代
3.1理论与生命
3.2-3天年和衰老
3附.近代衰老学说
3.4天人相应
3.5形神合一
3.6动静互通
3.7协调平衡
3.8正气为本
4.1协调脏腑
4.2畅通经络
4.3清静养神
4.4节欲葆精
4.5调息养气
4.6综合调养
4.7持之以恒
5.精神养生
5.1情志变化
5.2调神养生法
5.3调摄情绪法
6.1养生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6.2自然环境与健康
6.3居住环境与健康
6.4室内环境与健康
7.0起居作息与养生
7.1起居有常
7.2劳逸适度
7.3服装顺时适体
7.4排便保健法
第八章
睡眠养生
睡眠,本属“起居作息”范畴,由于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显得特别重要,而且睡眠养生的内容又十分丰富,故单立一章,予以讨论。
所谓睡眠养生就是根据宇宙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恢复机体疲劳,养蓄精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
阴阳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可以说睡眠与生存有着同等的意义。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都很重视,科学的摄生保健更需要全面掌握睡眠的规律及方法。
第一节 睡眠的生理
睡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很长一段历史中,人们对睡眠的机制认识并不清楚。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古代理论基础上对有关睡眠的各种问题有了越清晰的认识,并在实验基础上给予了科学的证实。
一、中医的睡眠理论
中医学从唯物的形神统一观出发认为,睡眠——清醒是人体寤与寐之间阴阳动静对立统一的功能状态,并运用阴阳变化、营卫运行、心神活动来解释睡眠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睡眠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
由于天体日月的运转,自然界处于阴阳消长变化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昼夜交替出现。昼属阳,夜属阴。与之相应,人体阴阳之气也随昼夜而消长变化,于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寤属阳为阳气所主,寐属阴,为阴气所主。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规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比较严格的节律。正如《灵枢·营卫生会》言:“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在《灵枢·口问》又进一步解释说: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二)营卫运行是睡眠的生理基础
人的寤寐变化以人体营卫气的运行为基础,其中与卫气运行最为相关。《灵枢·卫气行》说:“卫气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灵枢·营卫生会》也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起指起床,止即入睡。由此可见,卫气行于阴,则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形静而入寐;行于阳,则阴气尽而阳气盛,故形动而寤起。所以《灵枢·天年》说:“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三)心神是睡眠与觉醒的主宰
寤与寐是以形体动静为主要特征的,形体的动静受心神的指使,寐与寤以心神为主宰。神静则寐,神动则寤;心安志舒则易寐,情志过极则难寐。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由于睡眠受心神的支配,人们常因主观意志需要,使睡眠节律改变。总之,在形神统一观的指导下,寤与寐就被看作是两者相互转化的心身过程。
二、睡眠的分期
现代实验研究将睡眠按深度分为四期:Ⅰ入睡期;Ⅱ浅睡期;Ⅲ中等深度睡眠期;Ⅳ深度睡眠期。Ⅰ、Ⅱ期易被唤醒,Ⅲ、Ⅳ期处于熟睡状态。睡眠又可分为两种;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开始入睡是慢波睡眠,大约持续90分钟左右,然后转入快波睡眠持续15~30分钟,睡眠过程是这两种状态交替进行的,二者交替一次,即称一个睡眠周期。一夜大约有四、五个周期。慢快波睡眠期的正常比例是保证睡眠顺利进行的条件。
三、睡眠的作用
长沙马王堆出土医书《十问》中说:“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举凫、雁、肃霜(鷫鸘)、蛇檀(鳝)、鱼鳖、耎(蠕)动之徒,胥(须)食而生者,胥卧而成也……。故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复”,主张“道者静卧”。可见,不仅人需要睡眠,任何生物都离不开睡眠。没有适当睡眠,就无法维持生命其他活动。历代道、儒、佛、医诸家对睡眠皆有很多论述,睡眠对长寿的意义是任何其他方式难以取代的,它的作用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1、消除疲劳 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主要形式。睡眠时,人体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五体安舒,气血和调,体温、心率、血压下降,呼吸及内分泌明显减少,从而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
2、保护大脑 睡眠不足者,表现为烦躁、激动或精神萎靡、注意力分散、记忆减退等精神神经症状,长期缺眠则会导致幻觉。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此外,大脑在睡眠状态中耗氧量大大减少,利于脑细胞能量贮存,可以恢复精力,提高脑力效率。
3、增强免疫 睡眠不仅是智力和体力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还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睡眠时能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了机体抵抗力,睡眠还使各组织器官自我修复加快。现代医学常常把睡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医治顽固性疼通及精神病等。
4、促进发育 睡眠与儿童生长发有密切相关。婴幼儿在出生后相当长时期内,大脑继续发育,需要更多的睡眠。婴儿睡眠中有一半是快动眼睡眠期(REM),而早产儿REM可达80%,说明他们的大脑尚未成熟。儿童生长速度在睡眠状态下增快,因为在慢波睡眠期血浆中生长激素可持续数小时维持在较高水平,故要使儿童身高增长,就应当保证睡眠足够时间和质量。
5、利于美容 睡眠对皮肤健美有很大影响。甜蜜的熟睡可使第二天皮肤光滑,眼睛有神,面容滋润,而由于精神创伤、疲劳过度及其他不良习惯造成的睡眠不足或失眠则会颜面憔悴,毛发枯槁,皮肤出现细碎皱纹。由于睡眠过程中,皮肤表面分泌和清除过进加强,毛细血管循环增多,加快了皮肤的再生。所以说,睡眠是皮肤美容的基本保证。
--------------------------
《中医基础理论》电子版目录_
《自我调理巧治病》目录_
谈《五运六气》
《寓医于食目录》_
《紫微斗数讲义》后感
谈《风水之道》总论
学习八字术数的四个阶段
《学风水的第一本书》
目录_
《命理探原》探研总纲
《命里探原》实例_
目录
解评《渊海子平》
《科技与生活》目录_
浅说八卦象数之手机号能量(7)
《八卦象数疗法》后感索引
声明:
本人发表的文章交流属于个人的一些周易论证的见解分享,部分搜集了一些大家们的数据和资料汇编而成,如有纰漏还望多多指正。关于历史上的一些资料也是汇编提供大家讨论交流所用。如有转载的,请注明出处,谢谢!
另!中医养生分享部分是根据个人和部分易友的一些共同探研分享,是否适合存在一定风险,敬请留意!
历史看今朝,人性不变。过中的人事由不同风流人物轮流演绎……实在有意思……诚结易友、智会良师!分享周易文化……欢迎各位多多指教……
个人
_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