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一到,清热去暑至关重要
夏至一到,天气暴热多雨,易感暑邪。《素问·热论》曰,“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此说明在夏至之前发生的外感疾病为温病,而夏至之后发生的外感疾病为暑病。温病与暑病同属阳邪至病,但表现及防治又各有区别。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易于耗气伤津。由于夏季炎热,且雨水较多,故暑又多挟湿,因此,夏至之后,感受暑邪,可发生暑热、暑湿、暑热伤气等疾病。
暑热又称感暑,为外感疾病之一,感暑后轻则心烦胸闷,口渴多饮,困倦乏力;重则面红发热,口渴大汗,心烦倦怠,小便短黄。
暑湿多兼有肠胃的症状,除发热心烦外,常见有四肢困倦,胸闷欲吐,脘腹满胀,大便溏而不爽。
暑热伤气则为感受暑热后,暑邪未解,止气损伤。表现常见有发热,烦渴,汗出较多。多兼体倦乏力,少气懒言,口渴多饮等。
以上三种常见的暑病,应以祛暑清热为要务。在未病之前,防止中暑,加以饮食调理,防病于未然,则病无从生,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原则,故介绍几种靓汤,以防暑病
一、双花清暑露
材料:金银花15克,扁豆花15克,鲜藿香15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金银花,扁豆花,藿香洗净,加山泉水毫升,煲约45分钟,去药渣,待药液变温,加入蜂蜜适量,搅匀即可服用。
功用:清热祛暑。适用于感受暑热较轻者,或常感口渴,脘腹微胀,困倦肢重者服用。
说明:金银花又称双花,善于清热解毒,祛暑去湿,既可清热毒,又可祛暑邪;扁豆花味甘性平,作用平和,长于解暑化湿;藿香以广东产的为上品,气味芳香,和胃止呕,祛暑化湿。
二、冬瓜去湿汤
材料:冬瓜克,扁豆50克,薏米50克,木棉花50克,陈皮5克,生姜3片,白鲫鱼1条(约克)。
制法:扁豆、薏米、木棉花、陈皮洗净,浸泡约10分钟;冬瓜连皮洗净,鲫鱼劏干净,下油锅用姜爆至微黄,一同加入锅内,加山泉水2毫升,煲1-1.5小时,调味即可。
功用:清热祛暑,祛湿和胃。适用于感受暑热,口渴多饮,体倦乏力,小便短黄等人群服用,是夏令防暑清热的汤品。
说明:冬瓜是夏令解暑佳品,可清热去暑利尿;扁豆、薏米健脾去湿,和胃解暑;木棉花清热消滞,去湿;陈皮芳香醒胃,行气消滞;生姜和胃除腥。
三、黄芪绿豆汤
材料:黄芪50克,绿豆50克,陈皮10克,乳鸽1只。
制法:黄芪、陈皮洗净;绿豆洗净,浸泡10分钟;乳鸽劏净;一同加入锅内,加山泉水毫升,煲约1小时,调味服用。
功用:清热解毒,益气和胃。适用于暑天口渴烦热,尿黄,或暑天热盛,易生疖疮,或热痱,皮肤痕痒。
说明:绿豆为甘凉食品,可清热解毒,清暑消疮;黄芪又称北芪,可补中益气,健脾补肺,可增强肌体的免疫能力,与绿豆同用,补而不燥热,清而不寒凉;陈皮芳香醒胃,行气化湿。
四、西洋参瘦肉汤
材料:西洋参15克,石斛15克,西瓜皮克,猪瘦肉克,蜜枣2个。
制法:西洋参,石斛洗净;西瓜皮洗净,切块;与猪瘦肉一同加入锅内,加山泉水2毫升,煲约1-1.5小时,调味即可。
功用:清暑益气,和胃生津。适用于体质偏虚,或年老体弱者感受暑热,口渴心烦,气短懒言,或病后(发热病)口渴体弱,气短乏力者。
说明:西洋参又称花旗参,以产于加拿大、美国的为上品;其性甘苦而凉,是清补佳品,具有补气养阴,生津止渴的作用,既补气又能清热;石斛清热养阴,生津止渴,为养阴佳品;西瓜皮具有祛暑清热,去湿利尿作用。
何国樑教授简介
何国樑,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方剂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教学、科研、医疗30余年,对中医治法与方剂的关系研究、古方的运用以及饮食疗法等造诣颇深。著有《广东靓汤》系列,将临床治疗经验与日常饮食调养有机结合,突出了防治并重、防先于治的医学、保健理念。
更多产品资讯和优惠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