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的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由病毒侵袭、或细菌感染或过敏原等引起的炎性病变的一种疾病。本病好发或加重于秋冬季或冬春之交,各个年龄人群均有发病,但以青少年多见。本病属鼻鼽、鼽嚏或鼻窒范畴。鼽即鼻出清涕,嚏乃鼻中因痒而气喷作声,窒是以鼻塞时轻时重,或双侧鼻窍交替堵塞,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甚至嗅觉失灵为特征的慢性鼻病。中医在两千年前即明确地诊断了此病,并且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思路和方法。鼻炎的本质是正气不足,无力祛邪。中医“肺开窍于鼻”,主气,司呼吸故鼻病似当责之于肺。但人体是一个动态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体,凡病需要整体辨证,以求其根本。且多数慢性病往往不拘泥于一个脏腑的问题,而是整体影响,所以,治疗鼻炎当然也不能拘泥于肺脏。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再加上外感风寒,邪气侵袭鼻窍而致。此病往往缠绵难愈,一则是正虚而邪恋,二则是外邪久客,化火灼津而痰浊阻塞鼻窍。因此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为本,主要包括肺、脾、肾之虚损。脾属土,为肺之母,脾虚则肺之生源化绝而肺虚;肾属水,金水互生,且肺纳气归于肾,二者互相影响。因此,治疗鼻炎先需治本,重点是温补肺气、健脾益气、温补肾阳。正气是祛邪的基础,扶正即所以祛邪,治鼻炎如此,治疗其他大病亦如此。正气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正气足则自动寻找体内客伏的病邪,并且会努力祛邪外出。鼻炎是外邪客于肺脏,因肺气不足,无力祛邪,导致邪气久客。邪客愈久,其病越是缠绵。正愈虚而邪愈盛,且变症百出,渐而成难治痼疾。其本全在正虚,而标不过是鼻炎所出现的各种相关症状。(1)风寒实证:1.主要症状 鼻塞,鼻涕,或鼻痒。2.辨证要点 无汗,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或脉无变化。3.可能伴随的症状 鼻涕清稀,或头痛,或发热,或恶寒,或喷嚏,或语声重浊等。 辛温通窍,发散风寒。可选用麻黄汤与玉屏芎芷汤合方。(2)风寒虚证:1.主要症状 鼻塞,鼻涕,或鼻痒。2.辨证要点 汗出,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或脉无变化。3.可能伴随的症状 鼻涕清稀,或头痛,或记忆力减退,或恶寒,或喷嚏,或语声重浊。 辛温通窍,益气散寒。可选用桂枝汤与玉屏芎芷汤合方。(3)风热型:1.主要症状 鼻塞,鼻干,或鼻痒。2.辨证要点 鼻涕黄稠,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或脉无变化。3.可能伴随的症状 头痛,或咽痛,或汗出,或无汗,或发热,或恶寒,或喷嚏,或语声重浊。 辛凉通窍,疏散风热。可选用麻杏石甘汤与玉屏芎芷汤合方。(4)肺虚证:1.主要症状 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痒。2.辨证要点 咳嗽痰稀,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弱。3.可能伴随的症状 鼻涕黏稠色白,或胸闷,或汗出,或气短,或恶寒,或喷嚏,或语声重浊。 补益肺气,辛温通窍。可选用桂枝加黄芪汤与四君子汤合方。(5)脾虚证1.主要症状 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痒。2.辨证要点 饮食不佳,鼻涕黏稠色白,舌淡,苔薄白,脉弱。3.可能伴随的症状 面色萎黄,或汗出,或气短,或头昏,或喷嚏,或语声重浊,或大便溏泄。(6)肾虚证1.主要症状 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痒。2.辨证要点 耳鸣,或鼻涕清稀或黏稠色白,舌淡,苔薄白,脉弱。3.可能伴随的症状 腰酸,或头晕,或汗出,或气短,或头昏,或记忆力减退,或喷嚏,或语声重浊。 补益肾气,芳香通窍。可选用肾气丸与苍耳子散合方。(7)肝郁证1.主要症状 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痒。2.辨证要点 急躁易怒,鼻涕清稀或黏稠色黄,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或细。3.可能伴随的症状 情绪低落,或不欲言语,或头痛,或喷嚏,或语声重浊。 疏肝理气,辛温通窍。可选用四逆散与苍耳子散合方。(8)阴虚证1.主要症状 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燥。2.辨证要点 五心烦热,鼻分泌物呈块状,舌红少苔,脉细或数。3.可能伴随的症状 鼻腔管筒状脓痂,不易擤出,或有少量鼻出血,呼气恶臭(臭鼻症),头痛,头昏。 滋阴润燥,通达鼻窍。可选用百合地黄汤、麦门冬汤与苍耳子散合方。中医夏铭志根据综合症状研制:苍耳鼻炎丸中医健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