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战胜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而努力奋斗
年“非典”肆虐,薛伯寿教授拟定“非典”辨治八法方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印成册,赠与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如今国医大师薛伯寿时刻心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健康,指导奔赴武汉一线的弟子齐文升主任用药思路,三次致电武汉弟子李亦武教授献方献策,参与中医诊疗方案的修订,并结合继承蒲辅周老先生之学术思想及60年临床经验,撰写了下文以供中医同道参考。
年1月26日(年初二)下午4点,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会议室,与武汉救治一线同志联网,研究商讨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急诊治方案。
王永炎院士指出:为寒湿疫!倡导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去芍药汤。
先师蒲辅周先生诊治传染病,指出应融会贯通“伤寒”“温病”“温疫”经验,注意择优而用。
从第一次至第四次诊治方案,我从继承蒲老医学经验角度提出一些建议,第一次就建议将湿疫改为寒湿疫。我赞同王永炎同志将经方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去芍药汤作重证救急方药,此为少阴病表里同治,从六经皆有表证而言,此次传染性肺炎,起病急暴,属正气不支的少阴病,起病就可用王院士拟定方药。
临床多数患者,一般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邪实而正虚,故要重视表里、寒热、虚实、气血八纲,循序六经辨证论治,辨证施治。
外感六淫之邪与自然气候相关,春风、夏暑、长夏湿、秋燥、冬寒,然四季皆有风、湿、寒,冬发之疫,必须重视寒,尤其寒湿闭肺患者,必须善用麻黄。先师蒲老治腺病毒肺炎,寒邪闭表,选用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加桔梗、前胡、蝉衣、僵蚕;即使属冬温,也应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前胡、桑白皮、连翘、芦根。
蒲老云:“温疫最怕表气郁闭,热不得越”麻黄开肺闭,宣肺透邪,消散肺间质郁饮。应知麻黄为宣散肺邪之圣药;麻黄又可谓利小便祛湿圣药;麻黄亦为宣通寒闭寒凝血脉瘀滞之圣药。
蒲老治寒疫,倡导选用十神汤:麻黄10克、升麻10克、葛根15克、芍药10克、紫苏叶8克、香附10克、陈皮8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甘草10克、生姜4片、葱白3~5寸。
若兼湿重,可加苍术10克、防风10克、蝉衣6克、僵蚕9克。
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秽湿偏重,尚可从伏暑偏湿,冬季叶天士谓之晚发思考之,据此可选用二香饮:
香薷10克、厚朴8克、扁豆12克、杏仁9克、藿香10克、紫苏叶10克、法半夏9克、化橘红9克、茯苓12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大腹皮10克、黄连8克。
此方香薷功能类似麻黄宣透肺邪,而有较强的芳香化浊之用,亦可利小便而祛湿。
疫病历来皆重视解毒①透邪解毒:我建议选用杰出名中医冉雪峰先生推崇之《局方》消毒犀角饮(荆芥穗、防风、牛蒡子、生甘草),此方无犀角而有犀角解毒之用,故名之。希望同道同志不要轻视此方。若用于这次传染性肺炎,可加苍术10克、蝉衣5克、赤芍10克、生黄芪15克、连翘12克,宜作为疫区预防方药!此方合用了海藏神术散(苍术、防风、甘草),调畅气血提高正气的黄芪赤风汤(黄芪、赤芍、防风)、贞芪扶正冲剂(黄芪、女贞子)。
②升清降浊、分消解毒:宜选先师蒲老所倡用的升降散(蝉衣、僵蚕、姜黄、大黄),他认为治疗急性传染病,必须重视善用升降散。僵蚕,味辛苦、气薄,轻浮而升,能祛风除湿,清热解郁,散逆浊结滞之痰,辟一切怫郁之邪气;蝉衣气寒无毒,味咸而甘,能祛风而胜湿,涤热而解毒;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盖亢盛之阳,非此莫抑。
③苦寒解毒:苦寒直折,选用黄连解毒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此二方,中医同道共知,然要慎防苦寒太过伤脾胃,芩连配伍干姜、法半夏、厚朴而成辛开苦降法,治疗湿热中阻。
④凉血解毒:若证候见血分热,应及时选用鲜生地、白茅根、丹参、玄参、赤芍、丹皮、羚羊角粉,可选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自古以来严重温疫可分三种其一,为张仲景时代的寒湿疫,主要善用麻黄剂,开创倡导六经辨证论治,随证治之;
其二,为吴又可《温疫论》秽浊疫,创用达原饮,然必须融会温病学中的湿温之治;
其三,为余师愚《疫疹一得》火毒疫,可选用清瘟败毒饮。
针对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设想拟定以下类型方药供武汉前线同道参考。
注:以上所选方药及用量仅供同道参考,具体当因人因时因地辨证选用增损。蒲老强调“正气为本”、“胃气为本”,疾病之所以发生,正气衰弱是根本原因,正气的盛衰存亡对疾病的发展转归与疗效起决定性作用。饮食消化胃气之强弱,脏腑功能协调之水平,经络气血条畅之程度,升降出入(新陈代谢)之优劣,以及二便表气通畅与否均对疗效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患者体质的强弱,由先天禀赋,后天养护等多方面因素决定,难以短时期改变。但若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消除恐惧、焦虑,不烦不躁,充满必胜信念,心平则气和,脏腑易协调,经络易通顺;好的情绪,往往有助于纳香、消化好而能升清降浊。疫病尤禁妄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肠胃功能必然有损,故提倡适宜合理容易消化的饮食,结合食疗更好。中医有“食复”致病加重之说,不可不慎。
个人预防主要养正气,防邪气。《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避邪气,要讲究卫生,少去公共场所,有条件的在家多静养一段时间,注意通风,医院应戴口罩,勤洗手、洗澡,勤换衣;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饮食。养正气,中医讲究:其一,起居有常,生活有规律,善于太极运动而提高体质;其二,饮食有节,谨和五味,合理饮食为要,膏粱厚味太过,可导致严重疾病;其三,精神内守,保持良好的心情,消除恐惧、焦虑,心静神安,为健康长寿之要,故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之说。
目前因大家都有些恐慌,您若在家静养,不与外界接触,家人也没有明显接触史,则不必服药预防。若误服某些苦寒药反而易败脾胃、伤正气,适得其反。关键是从心情(心地光明)、锻炼、饮食方面来调节,以提高自己的正气为主。
随着时节的转变以及临床的深入,一线治疗有效经验的反馈情况,也可能有新的发现和体悟,中医诊疗方案也会不断完善。我们仅仅从传承蒲辅周先生的学术医疗经验方面给大家一些建议,因时间仓促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薛伯寿,年8月生,汉族,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国医大师,全国医德标兵、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首都国医名师,中央保健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曾得程门雪、黄文东、张镜人、陆瘦燕、裘沛然、张伯讷等指导。
被选拔拜中医泰斗蒲辅周先生为师13载,并融会方药中、叶心清等众名医之长。深得蒲氏医学精髓,主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70余篇。承扬蒲氏德术,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多国讲学交流,培养众多人才,成绩卓著,三次获传承贡献大奖。融通寒温,引领外感热病理论新体系,在诊治艾滋病、“非典”、流感中发挥显著作用。精于内妇儿科,讲治人治病、辨病辨证、宏观微观三结合,三因制宜。
▍声明:
?本文转载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