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与脾胃的思考
级中八一班傅*********3
摘要:五运六气的基本知识表明,它与我们人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脾胃疾病又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五运六气在脾胃方面有着怎样的见解,现在中医基础理论与这些见解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些见解能够对我们治疗脾胃疾病带来怎样的帮助,我们能不能从这些见解中发现更多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关键词:五运六气中土的概念、土与脾胃关系、脾胃的保养
引言
在对于五运六气的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很多五运六气独特的见解,也学习到了他与中医的点点滴滴的联系。由此我不由自主的去思考五运六气如何指导我们治疗疾病。而脾胃疾病又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疾病,所以选择了脾胃与五运六气的联系为课题进行深入讨论。
脾胃为后天之本,俗话说“先天不足,后天弥补”,就是靠脾胃。先天不好,后天可以补,要是后天不好了,先天再好也没用,因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矣。自古以来,中医理论一直强调脾胃健康的重要性,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并提倡积极保养之道。现在很多的专家也在倡导大家健脾胃,补脾胃。因此我们今天通过对五运六气的研究来深入讨论如何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脾胃。
1五运六气中的土
元命苞云,土之为言吐也,含吐气精,以生于物。许愼云:土者,吐生者也。王肃云:土者,地之别号,以为五行也。许愼云:其字,二以象地之下,与地之中,以一直画,象物初出地也,其时季夏、季、老也,万物于此成就,方老,王于四时之季,故曰老也。其位处内,内,通也,礼斗威仪云,得皇极之正气,含黄中之德,能苞万物。
土在四时之中,处季夏之末,阳衰阴长,居位之中,总于四行。积尘成实,积则有间,有间故含容,成实故能持,故土以含散持实为体,稼穑为性。土,在天为五,在地为十,五十合于中。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养,秋主收,冬主藏,藏者,冬之所成也。白虎通云: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卽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润泽,流津销金,亦为水,所以山云而从润,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生,故水生木也,元命苞云,阳吐阴化,故水生木也。白虎通云:木克土者,专胜散。土克水者,实胜虚。水克火者,众胜寡。火克金者,精胜坚。金克木者,刚胜柔。
2五运六气中土与脾胃的联系
脾为后天之源,属中土,主长夏,称太阴湿土,脾脏无明确内脏器官,实际他是中医的功能器官,实应包括主受纳磨腐食物的胃、消化吸收营养的十二指肠、小肠,与部分大肠之作用和肝、胆、胰,以及附属他们的管腔和所有分泌消化液之组织器官。脾属阴土,喜温润,恶过湿、主运化,司升清,主敷布谷水精微,主营养、生血、统血、主肌肉、主四肢、主思虑,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喜甘,司食欲。与受纳并腐化水谷,喜润、恶燥、主降浊,属阳土的胃互为表里。故中医言“脾不离胃,胃不离脾”。
在五运六气中有对于脾胃的这一种解释:脾在天,则为湿,在地土,在体肉,在色黄,在音宫,在声歌,住变哕,在窍口,在味甘,在志思,在液涎,其荣唇,其良香,其数五,其畜牛,其虫倮,其果枣,其谷稷,其菜葵。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可以这么说来:湿乃空气中所含之水气,乃水火相交而成。长夏之令,阴阳交会,是生湿气为多。凡物湿化,皆为土因,而己土中含有湿气。在体肉,包括肌,肌是瘦肉,肉是肥脂肉,脾生油膜之上,脾气足则油多而肥,在体肉脂为膏油,循网膜透达于外则为肥肉,油膜中有赤脉,透达于外则生瘦肉。土色多黄,凡人面色黄明润主无病。过黄为湿(如面黄肌瘦),病在脾土。宫音,声大而和,其舌居中而发。脾主思,思而有得,则思过为歌,癫狂自歌,脾绝亦歌。
在变哕,哕,吐有声而无物,乃脾气逆满所致,与噫呃略同,非痰即血之所致。口通五脏六腑,但先通于胃,胃乃脾之腑,真主宰在脾,故口为脾之窍。
在味甘,脾喜甘味,如党参、大枣之类,故其味为U。脾主转输运用,故其志在思。五液皆肾水所司,若脾土不能制水,则水湿泛溢而为源,脾寒其涎清冷,热则其涎稠黏。其荣唇,唇为口之门,唇润故脾之气血冲和,脾热则唇枯,脾绝则唇缩。其臭香,甘味所发,其气为香,药之木香之类,所以人脾,归脾汤为之转输之主药。
其数五,独脾以五行之生数为定,其他四脏均以成数为用,盖土生万物,生而不为其所用,供人所滋取。且五数又为数之中(1、2、3、4、“5”、6、7、8、9),像中央土,故脾土独取中五以立。
其畜牛,牛在生肖为“丑”,丑为己土,己之阴土属脾,牛多为黄色(古指黄牛),其鸣中宫之音(五黄为中宫)。其虫倮,五行与五类动物的关系是:水为鳞虫,火为羽虫,木为毛虫,金为介虫,土为倮虫。什么是倮虫呢?人就是最典型的倮虫!虽然倮虫是一种虫类,但人属倮虫之长,蚯蚓亦倮虫,是秉土精之气所生,故地龙(蚯蚓)能化毒以利水。果枣,枣纯甘肉腻,枣为土之果,补脾每每用之。稷,小米也,色黄味甘,以养脾脏。葵,冬葵,秉土湿之气所生,故滑润,土能制水,用之利小便。
3如何保养脾胃
中医有句话: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是我们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且脾胃不单与消化功能相关,疼痛、哮喘、失眠、抑郁、肥胖等常见疾病都与脾胃有关。那么,该如何保养脾胃呢?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他说,现代人要想养护好脾胃肝,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最先注重的就是情志的调整。“怒伤肝,思伤脾”,如果思虑过重,会伤及脾气,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久之气血生化不足,则会精神疲乏,精神衰弱,出现肠胃神经官能症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致病,导致气机紊乱,影响血液运行,情志过度可伤及肝之疏泄功能。所以,保持心情舒畅,调整心态,乐观向上是预防脾胃肝病的“妙药”。脾胃有三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要想保养脾胃,这些要尽量避免。脾胃养生,辨证施膳是前提中医学认为辨证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即使是药膳这样的辅助治疗,也必须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人体质虚弱,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气虚体质的人常见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或有头晕、自汗的症状,可在烹制食物中适当选择加入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白扁豆、山药、西洋参、太子参等补气药,以增强补气强身的效果。
血虚体质的人,则主要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指甲的颜色淡白,有头晕、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至闭经。这些人就适合食用当归、熟地、阿胶、白芍、何首乌、桂圆、桑椹、黑芝麻、大枣等具有养血补血作用的中药。在药膳的选择上,一方面要了解材料的寒热温凉之性,另一方面也要认清自己的体质分型,以及所患疾病属于什么病症。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又实在没耐心去学习,那么最好请医生开具药膳配方,不要盲目尝试。有益脾胃食物,首推红枣、山药和薏苡仁,堪称“脾胃三宝”。大枣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大枣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健康饮食佳品。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服用大枣。
结语
在五运六气中,土为人体之中,是五行中的根本,同时也是调和五行阴阳的最关键所在。而中医中的脾胃与五行中的土完全对应,是人体中最为重要的脏腑,其运化水谷精微物质,调节人体气机升降,调理五脏六腑之间的联系,让人体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在通过对五运六气的学习之后让我更明确的认识到了脾胃与土之间的关系,也明白了脾胃对于人体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脾胃属土这一重要知识,也仅通过这篇论文就是我所学到的东西。
参考文献:
[1]五运六气体质辨识及选方用药指导——杜武勋上海天地海设计印刷有限公司年3月第1版
[5]知乎文章:脾胃的保养——道如健康向希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