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伍德灯 http://news.39.net/bjzkhbzy/200720/8052394.html
玉屏风散粥
四/月/药/膳
“民以食为天”,中国五千年历史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中国的饮食文化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之一,并与中医药核心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优势的中医药膳食疗。伊伊商汤时期的宰相,创烹了“鹄乌之羹”,发明了调和五味的汤羹火烧水煮方法,烹制的“紫苏鱼片”,是最早应用中药紫苏制做的药膳菜。
一、什么是药膳
药膳在《中医药膳学》定义为:“对人体既有保健功能和营养价值,又具有医疗效果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用食品”。
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维多利亚宣言》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中“合理膳食”身居首位。
二、药膳的历史渊源
《淮南子》记载的“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是“药食同源”的最早缘起。
《黄帝内经》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中医药膳最初形成于秦汉以后,成熟于唐宋。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载药种,其中大枣、人参、枸杞子、五味子都是药食兼用的中药。张仲景开创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治疗重病、急症的先例。在治疗上配合大量的饮食调养方法,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甘麦大枣汤等,为中医药膳奠定了理论基础。
《备急千金要方》设“食治”专篇,分为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大门类。
《食疗本草》是我国第一部集食物、中药为一体的食疗学专著。《太平圣惠方》专设“食治门”,记载药膳方剂首,可以治疗28种病症,且以粥、羹、饼、茶等剂型出现。
《饮膳正要》为我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首次从营养学的观点出发,强调了正常人应加强饮食、营养的摄取以预防疾病。
明清中医药膳学更加完善,《本草纲目》中仅谷、菜、果三部就收有多种,其中专列饮食禁忌、服药与饮食禁忌等。
三、食用药膳的注意事项
药膳的食疗养生作用促使人体从亚健康状态向健康方向转化,既可佐食,又可防病治病,味鲜、色美、气香,在享受美食过程中达到滋补、健身、祛病的目的,值得推广。
但也要注意,药膳需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辨证施膳,故食用药膳时不可一概而论之,如火气旺、体质强壮之人则不宜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就说到:“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说明辨证施膳的重要性,选用合适的饮食有益于身体健康,反之则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
四、四月药膳
四月包含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气温回升,湿度加大,昼夜温差较大,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容易感冒,且一些鲜花、柳絮等也开始飞舞起来,对花粉过敏的人外出应该注意远离这些过敏原。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感冒,除了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疼,还伴有眼痒、流泪、鼻痒等症状,其实这不是感冒了,而是花粉症。
玉屏风见于元代医家危亦林所著的《世医得效方》一书,玉屏风散药方首见于南宋张松《究原方》,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等功效。“玉屏风散”是中医预防体虚感冒的专方,主要提升患者的“正气”以抵御外邪,适合于健康人和亚健康人。此外,还能治疗症状轻微的早期感冒,比如伤风后出现鼻塞、怕冷等症状。除外,玉屏风散不仅用于治疗体质虚弱易感冒人群,还适合多汗症、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等。另外对哮喘、多发性疖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及诸多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患恶性肿瘤、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也有一定的疗效。黄芪是健脾补气药的代表,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特别适合于治疗肌表卫气不固导致的体虚盗汗,是方中的主打药物;白术则能健脾益气,帮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的功能,为辅药;防风异名叫“屏风”,可以解表祛风。玉屏风做成粥,有补益脾气的作用,也有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的作用。
(一)组成
黄芪60克,白术30克,防风10克,粳米90~克
(二)具体做法
1.先将黄芪与白术煎煮半小时,然后加入防风煮沸,取汁待用;2.加粳米及适量清水煮成粥。倒入药汁调匀,加入红糖或白糖调匀。(三)现代研究
黄芪: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含有黄酮、异黄酮、异黄烷、紫檀烷、皂苷类及多糖类等,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抑菌及双向调节免疫的作用,可通过调控体内自由基达到抗衰老的作用。白术:白术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白术多糖、白术内酯、白术氨基酸、苍术酮等。药理研究发现白术具有调节免疫、调节胃肠蠕动、抗炎及抗肿瘤的作用。防风:主要有效成分为香豆素类,包括紫花前胡素、紫花前胡醇当归内酰脂、花椒毒素,还含有色原酮、多糖类、挥发油等物质。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及调节免疫等作用。防风中多糖类成分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影响人体免疫功能。粳米:主要营养成分为淀粉,含量高达75%。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以及少量的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热量。END
供稿
治未病科
排版
刘沛菁
审核
朱文张卫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