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胜权说中医没用是没有依据的,中医最大的

时间:2020/10/19 15:51:54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广东省名中医彭胜权教授访谈。

名医介绍:彭胜权

彭胜权(年12月生),江西波阳县人(今鄱阳县),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温病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一批广东省名中医、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第二、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导师。生于中医世家,自小跟师学习中医,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超过50年,先后被授予“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人民政府“抗击非典一等功”等多种荣誉和称号。主编全国高校中医药规划教材《温病学》、《岭南温病研究与临床》等著作11部,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二等奖。

抗击非典

“治疗非典这类传染病,我觉得中医人要有自信心”

刘亚敏(彭胜权弟子):非典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彭胜权教授就冲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吴智兵(彭胜权弟子):当时我陪着彭教授去会诊,回来后两天,彭教授说你得去问一问,看一看那个(非典)病人到底怎么样了。

彭胜权:那个时候,突发的疫情给社会带来很大震动——这什么“鬼东西”,病人烧得那么高,肺部病变严重迅速,一下子就呼吸衰竭。

有的人遇到传染病不敢去,我是敢去的。我觉得作为中医,应该有自信心,因为中医就是在与各类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医药,要靠年轻人来继承的,中国的文化也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学术思想

“中医看病,不单是看病,还要看人”

刘亚敏:我是从年开始读彭老师的博士。彭老的学术思想就是对我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他对岭南温病的研究。

彭胜权:岭南温病学,应该说是针对治疗岭南这边外感热病、带有区域性特点的温病学。为什么会有区域性特点呢,因为岭南是指五岭以南,五岭以南这块地方,常年湿热,“热”在中医讲就是暑。中医看病,不单是看病,还要看人,我们岭南的医生也要学会看岭南的人。

吴智兵:我记得有个病人发烧,一直持续半年多,医院都没看好,发展到后来都神智不清了,最后找到了彭教授。

彭胜权:当时,那个病人说话已经很不清楚,再者就是尿特别多,一天要排五六千cc(毫升)的小便;大便失禁;抽筋;高烧一直不退。我根据中医温病学判断,病人已经病入了营分,就用了清营汤,像玄参、麦冬、连翘、生地这类的中药,就是温病的清营汤。

吴智兵:吃了清营汤后,病人过了两天就能睁眼;第三天,他就能认识家人;过了个把星期,病人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我去看他时,他都能自己看报纸了。

刘亚敏:除了发热性的疾病以外,对一些危重病人的抢救,彭老都能很好地运用中医理论来指导治疗,效果不错。

从医之路

生于中医世家,受父辈的影响最深

彭胜权:我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里。而我对中医的认识,主要是从我祖父、父亲他们看好的病人病案开始。那时我们鄱阳县,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区。血吸虫病最大的特点就是肝硬化,就是大肚子病。吃了我祖父、父亲的药,血吸虫病人就会在厕所里拉稀、拉水,拉到肚子消了为止,这是中医的攻下之法。

攻完了,就补,用健脾、消导,或者是柔肝、散解这些办法补。我的父辈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他们让我看到了中医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大病的治疗效果。

刘亚敏:只要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按照中医的辨证原则去治疗就会有效果。

临床思想

提倡“经典回归临床”

彭胜权:当时,我们是全国唯一一家把温病学理论带到病房的。带到病房去就碰到一个问题,用不用西医西药?什么时候发挥中医的长处,什么时候发挥西医的长处?这就需要由医生自己衡量。因为,中医西医我们的医生都学了。有人读完大学之后还去进修了西医,有的还到国外去进修,应该说我们的团队都有很知识、很有能力,但我们更要学会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吴智兵:我觉得彭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他很强调经典。彭教授是当年提倡“经典回归临床”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这一点,很让我们佩服,我觉得他眼光看得远。

传承发展

温病学要继承、要传承,不传承就很容易消失了

彭胜权:中华文明有五千年历史,我们《黄帝内经》大概有年历史。这么多年的反复实践、反复的验证,说中医没有用是没有依据的。可是说中医什么都好,中医惟我独尊,这个是不对的。

吴智兵:不单只是看病方面,对于中医教育,彭老也有独到的见解。最经常的话就是多读经典,多临床,多实践。

彭胜权:叶天士是清朝早期的医生,吴鞠通是清朝晚期的医生,他们一个写了《外感温热论》,一个写了《温病条辨》。他们那些著作,是我们教研室刘仕昌老教授一辈子研读的经典著作,所以刘老他的很多积累的经验都是从那里面吸取的,并融入了他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创造,所以我们说要继承、要传承,温病学不传承,就很容易消失了。■

本文选自《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系列视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大·医·精·诚记录传承中医名家风采和学术思想

点击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yyjj/831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