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思考和中医分析
医院王鹏
疫厉之邪必须依附于环境和人体存在,打破依附的装载物是很好的治疗方法。这个载体必然有其六淫属性,因此破坏了载体的六淫属性,病毒将失去装载传染的机会。其六淫属性,是有地域体质气候的差别。辨证论治和五运六气理论,五方地域理论是找到六淫属性的方法。我想这个应当是中医治疗疫病的理论基础之一。飞沫有湿、风的属性,粪口途经湿毒属性更明显一些。中医有效的方剂,不一定对病原体有作用,当然有作用更好,针对六淫属性,破坏了病毒产生依附的环境,一样对病毒有很好的作用。目前的临床显示小柴胡汤、三仁汤、达原饮、艾灸、中药芳香熏蒸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均是针对了六淫属性湿、毒、风特点。
我考虑本病武汉地区主要是以太阴病为主,太阴病包括脾和肺,寒性趋下,起始可以发于脾,连于肺,寒性伤阳,寒毒更甚。
原因在于病起于中原,在寒湿最盛的季节发病,又与不恰当的饮食有关,当然是归于太阴湿土,中焦受害。肺与脾同属于太阴,这是从六气角度出发。从五行角度出发,脾土生肺金,母病可及子。
脾土受困,木气反盛,目前季节又是是厥阴风木主气,少阴君火司天。脾土受困容易加重,因此脾胃虚弱的患者是高危人群,然火气司天,又要有火化热化的病人,出现热化的各种变证,严重的热盛动风动血。健脾化湿舒木清热的小柴胡汤成了主方。若是误治误汗误下过用寒凉,可以发展为少阴病,或者体质虚弱的。若伤阳入于少阴,必须急予回阳救逆,若仍发汗,必然阳气暴脱。
《伤寒杂病论》序言云;“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我们今天的疫情情况类似,应用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和思想,使我们找到治疗的曙光。我们可以结合我们当前发现的最好版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伤寒例和太阴病篇,灵活使用经方。
由于我地区发病率很低,只有一个确诊普通型患者。社区防控付出艰苦努力。
病例1:房某,男,55岁东北沿海城市
年1月19号从武汉开车回来辽宁,当时没有任何症状,回来后23号发病,发热无咳嗽,有时腹泻,患者发病后在三院(医院)住院治疗,肺ct有片状影,核酸检测两次都是阳性确诊,经过西医抗炎补液等治疗,体温逐渐下降,医院对中医很抵触,到28日才邀请中医视频会诊,目前有食欲不振,情绪低落,午后有时低热,37.5度,口苦,大便稀,无咳喘,有时少许汗出,舌淡红苔白腻有齿痕。目前为少阳郁热,湿热阻滞三焦之轻症。当和解少阳,化湿解毒。病房没有冰箱,给与颗粒剂。
柴胡30克黄芩20克党参20克清半夏9克
炙甘草9克苍术20克芦根30克陈皮12克
茯苓30克白豆蔻6克杏仁10克薏苡仁45克
5剂,每剂用ML开水冲服,每次温服ML,每日两次,每日一剂。
饮食不宜油腻太过。适当在服用中药后饮用温水。
年1月30日中午11.40电话随访,29号中午服用后当天热退,35.5度,30号核酸复查一次为阴性。患者自述没有不适感。认为自己平时体质挺好的。目前情绪较好。之后多次复查阴性,2月11日痊愈出院。
对于普通型、轻型患者中医干预简单有效,根据五版国家诊疗方案,普通激素、抗菌素、抗病毒药均无明显疗效,那么中医治疗、西医生命支持、心理干预、针灸运动康复就是目前的合理诊疗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