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调理-妇科常见病状
1,月经不调
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都称之为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
头部:全息穴位——额旁三带(双侧),额旁二带(右侧),额顶带后1/3。
背部:膀胱经——双侧肝俞,脾俞至肾俞。
腹部:任脉——气海至关元
胃经——双侧归来
下肢:脾经——双侧血海,三阴交。
肝经——双侧中都,太冲。
肾经——双侧交信,太溪。
经早:太冲,太溪为重点。
经迟:血海,归来为重点。
经乱:肾俞,交信为重点。
枸杞子15克+大枣10枚+猪肝30克=水煎服(每日1-2次)
2,崩漏
非经期出现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称之为崩漏。类似于西医所说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头部:全息穴位——额旁三带(双侧),额旁二带(右侧),额顶带后1/3。
背部:膀胱经——双侧膈俞,脾俞,肝俞,肾俞。
腹部:任脉——气海至关元
胃经——双侧足三里
下肢:脾经——双侧血海,地机,隐白,三阴交。
肝经——双侧太冲。
肾经——双侧复溜至水泉,然谷。
仙鹤草30克+血见愁30克+旱莲草30克=水煎服(每日2-3次)
3,痛经
痛经也称之行经腹痛,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痛疼,甚至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并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痛经可见于子宫发育不良,或子宫过于前屈和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头部:全息穴区——额顶带后,1/3,额旁三带(双侧),额旁二带(左侧)。
背部:膀胱经——双侧肝俞与肾俞,次俞。
腹部:任脉——气海至中极。
肾经——双侧中注至横骨。
下肢:脾经——双侧阴陵泉至地机,三阴交。
肝经——双侧太冲。
大枣10枚+小茴香10克+干姜6克=水煎服(每日1-2次)
4,闭经
闭经或称经闭,是指女子如果超过18岁还没有来月经,或未婚女青年有过正常月经,但已停经3个月以上,都叫闭经。前者叫原发生闭经,后者叫续发生闭经。
头部:全息穴区——额旁三带(双侧),额顶带后1/3,额顶带中1/3.
背部:膀胱经——双侧膈俞至脾俞,肾俞,次髎(liao)。
腹部:任脉——气海至中极。
下肢:脾经——双侧血海,地机至三阴交。
肝经——双侧太冲。
胃经——双侧足三里至丰隆。
柏子仁10克,研末+猪肝克=煮熟同食(连服3-4次)
下期预告:1,绝经前后。2带下病。3产后乳少。4,乳腺增生。5子宫下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