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八法之首仲景学说精髓
中医治法丰富多彩,常用治法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正如《医学心悟》说:“论病之倚,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病之方,则义以汗、吐、下、和、温、
清、消、补八法尽之。”八法简述如下:
1、汗法:是通过发汗以祛除外邪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及麻疹、疮疡、水肿初起兼有表证者。其代表方为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等。
2、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胸膈之上,而病情急剧、实邪壅塞的病症。代表方为二圣散、瓜蒂散等。
3、下法:是通过泻下便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实邪积滞肠胃,大便秘结不通的里实病证。代表方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柴胡汤等。
4、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消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邪在少阳或脏腑失调的症证。代表方为小柴胡汤。
5、温法:是通过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使寒去阳复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中焦虚寒、亡阳厥逆、寒凝经脉等里寒病证。代表为四逆汤、独参汤等。
6、清法:是通过清解热邪的作用以祛除里热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热在气分、热在营血以及热在脏腑等病证。代表方为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丸等。
7、消法:是通过消导和散结的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使之渐消缓散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食积、痞块等病证。代表方为桃红四物汤、膈下逐瘀汤、消食导滞丸等。
8、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人体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各种虚弱病证。代表为四君子汤、四物汤、生脉饮、六味地黄丸、当归补血汤等。
由于八法是常用治法,而病情比较复杂,往往不是单用一法所能适应,因此,八法及其他治法,常数种方法结合运用,才能全面。正如古人所云:“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汗法为中医治法“八法”之首,中医学历来重视汗法,素有“善治者治皮毛”之说,可用于外感表证和多种杂病的治疗。元代首医张从正(--)强调“风寒暑湿之气,入于皮肤之间而未深,欲速去之,莫如发汗”。
汗法并不是以出汗为目的,而是以发汗为手段去改善病理现象,从而达到腠理开打,营卫调和,阳气宣畅,血脉流通。以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的目的,是故汉法具有祛除外邪、透泄里邪、宣布肺气、舒展肝气、助阳健脾、调和气血、通络和布散津液的作用。
(参考书目《中医汗法》)
轩辕魏氏立憲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