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优势病种过敏性鼻炎鼻鼽诊疗方案

时间:2018/9/29 18:00:46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一、概述: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是接触过敏原后,又IgE介导产生鼻粘膜炎症,表现出鼻部症状的一种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部分患者合并哮喘,影响终身。传统上根据接触过敏原时间,将其分为常年性、季节性和职业性三种。过敏性鼻炎是以突发或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及鼻塞为特征的鼻病。相当于中医“鼻鼽”范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年)

主要症状: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

主要体征:鼻黏膜肿胀,色淡白或色红,鼻腔可有清稀分泌物。

病程: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病史:部分病人可有过敏史及家族史。

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局部体征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

变应性鼻炎包括: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1、病史及症状:具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发作期间具有鼻痒、喷嚏、流清涕、和鼻塞4项症状中至少3项。

2、检查:鼻腔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或充血、肿胀。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至少1种为(++)或(++)以上。有条件者可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查。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每年发病季节基本一致,且与致敏花粉传粉期相符合,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主要以室外变应原(花粉)为主;常年过敏性鼻炎患者在1年内半数以上的日子里有上述症状,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主要以室内变应原(螨、室内尘土等)为主。

(二)证候诊断

1、肺气虚寒证

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平素畏风怕冷,自汗,咳嗽痰稀,气短,面色苍白;鼻黏膜肿胀淡白,鼻腔分泌物清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2、脾气虚弱证

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伴有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困倦;鼻黏膜色淡,肿胀明显;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印,脉细弱。

3、肾阳不足证

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样;伴有形寒肢冷,夜尿清长,神疲乏力,腰膝疫软;鼻黏膜水肿苍白,鼻腔分泌物清稀;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4、肺经伏热证

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伴有咽痒,咳嗽,口干烦热;鼻黏膜充血肿胀;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数。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论治

1、肺气虚寒证

治法:温肺散寒,益气固表。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桂枝、芍药、麻黄、干姜、细辛、炙甘草、半夏、五味子、葛根、黄芪。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等。

2、脾气虚弱证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通窍。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苍耳子散加减。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苍耳子、辛夷花、白芷。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等。

3、肾阳不足证

治法:温补肾阳,通利鼻窍。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茱萸、怀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熟附子、桂枝、麻黄。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等。

4、肺经伏热证

治法:清宣肺气,通利鼻窍。

方药:辛夷清肺饮加减。黄芩、栀子、石膏、知母、桑白皮、辛夷花、枇杷叶、升麻、麦冬、麻黄。

中成药:辛夷鼻炎丸等。

(二)中医外治法

滴鼻法:应用具有芳香通窍功效的滴鼻剂。

(三)针灸疗法

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下面一种或几种方法。

1、体针:选用迎香、鼻通、合谷、百会、足三里等穴。肺气虚加肺俞,脾气虚加脾俞,肾阳虚加肾俞。

2、穴位敷贴:用生白芥子等研粉,用生姜汁调和,取少许放在胶布上,敷贴于百劳、大椎等穴上。

3、耳穴贴压:选神门、内鼻、外鼻、肺、脾、肾、过敏点等穴,以王不留行贴压。

4、穴位注射:可选取迎香、合谷等穴,药物可选黄芪注射液等。

5、穴位埋线:取迎香、肺俞、坛中、上星、大椎、至阳等。脾虚者加脾俞;肾虚者加肾俞、太溪;阳气虚者加大椎、至阳、手三里、足三里。

6、灸法:选迎香、风池、印堂、百会、大椎、足三里等穴,悬灸、隔姜灸或热敏灸。

(四)其他疗法

1.局部按摩:用手指于鼻梁两侧上下摩擦。

2.理疗:激光、微波等。

四、注意事项

1、避免或减少接触过敏原。

2、早上用冷水洗面,晚上睡前以热水浸足15分钟。

3、自行鼻背按摩:每日早晚以双手示指上下发往按摩鼻背至局部发热感。

4、饮食指导:禁食牛奶以及奶制品,多摄取植物性食物。

5、饮姜茶。

五、诊治难点分析及辩证思路

过敏性鼻炎作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反复发作,病程长,难治愈的特点,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如何消除过敏性症状,减少复发,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治疗上的难点。

难点之一:如何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生

我们知道过敏性反应主要是由于致敏原和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接触后发生的异常变化,所以,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应从消除致敏原和增强机体免疫力上人手,首先是尽量改善或转换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避免接触过敏原;另一方面,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不要骤然进出冷热悬殊的环境,常做鼻部按摩,如长期用冷水洗脸者更佳。对体质差、易感冒的人,可每月或每两周连服玉屏风散或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等,以期达预防之功。有资料表明,中医学的肺、脾、肾与机体免疫状态有着密切关系,此三脏之气健旺,则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此三脏中任何一脏虚弱,都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中医采用益气固表,健脾补肾之中药,防病于未然。

难点之二:如何从根本上消除过敏反应

这是中西医都感到棘手的问题,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疗法)虽然疗效确切,但存在变应原特异性标准化问题,医院尚难开展,且疗程长,需在数年内反复进行,病者多不能坚持。非特异性疗法虽属对症治疗,能迅速控制症状,但不能改变患者的过敏体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过敏性反应.达不到彻底治疗魄月的。中医对本病历代均有沧述·《诸病源候沧》日:“肺气通于鼻一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肺气的充实有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医学入门》日:“鼻乃清气出入之道,清气者,霄中生发之气也”.而《素问·宣明五气论》日:“肾为欠,为嚏”,因此。其症状表现在肺,究其根本在于脾肾亏虚,扶正固本才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大法。

要从根本上消除过敏性反应,有效的减轻、消除症状,首先就要仔细分析发病的规律,找出过敏原,使患者尽快脱离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同时,本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又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其发生、发展是一个虚实夹杂的过程,临床表现各异,轻重不同,因此,治疗方案要困人而异。中医以整体观念对本病辨证沧治,根据患者的临床

表现,四诊合参,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证型,选定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要注意使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发挥中医整体调节功能优势,达到新的阴阳平衡。另一方面,随着中医药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的发展,中医药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实验研究证明,脾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肾与中枢性免疫器官,骨髓与胸腺的功能相关,而且具有丘脑一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健脾补肾药如白术、五味子、大枣、补骨脂、地黄、熟附子、山药、菟丝子等,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并能降低IgE的水平和干扰素的水平而发挥抗过敏作用,同时补气固表药如黄芪、党参、防风、桂枝、细辛、麻黄、柴胡、甘草等.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控制抗原抗庠反应,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恢复细胞生理功能而促进疾病的转归。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的临床实践经验采用温肾健脾,补气圃表之法,以达到强健机体,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而且避免了许多西药的副作用,尤其对西药有禁忌证的患者更显重要。因此.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采用温阳健脾、补气固卫是可以恢复病者体内的自稳平衡系统,达到阴平阳秘.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目的,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治疗过敏性鼻炎。

六、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制定)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显效:疗效指数≥66%

有效:疗效指数26%~66%

无效:疗效指数﹤26%。

(二)评价方法

1.主要症状和体征的量化分级标准(参照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制定)。

0分

1分

2分

3分

鼻塞

有意识吸气时感觉鼻塞

间歇性或交互性鼻塞

几乎全天用口呼吸

流清涕

流清涕每日擤鼻次数:≤4

流清涕每日擤鼻次数:5-9

流清涕每日擤鼻次数:≥10

鼻痒

间断鼻痒

蚁行感,但可忍受

蚁行感,难以忍受

喷嚏

一次连续喷嚏个数:3-5

一次连续喷嚏个数:6-10

一次连续喷嚏个数:≥10

2.兼症量化分级标准

0分

1分

畏寒

自汗

乏力

纳呆

便溏

夜尿清长

耳鸣

口干

烦热

七、病案分析

鼻鼽(过敏性鼻炎)

郝某,女,33岁。主诉以鼻塞、鼻痒,流清涕、打喷嚏5天,年3月6日初诊。

病人既往有过敏史,5天前,因受凉出现鼻塞、鼻痒,流清涕、打喷嚏,遇冷后连续打十余个。伴有头痛、恶寒、口干、咳嗽,因鼻塞严重,多次用副肾素喷鼻,当时缓解,以后反复加重而就诊。

刻下:鼻塞、流清涕、打喷嚏,恶寒、无汗,二便正常。舌淡红、体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浮紧。

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伤寒夹水饮。治以辛温解表、调和营卫祛饮。方拟麻黄汤与五苓散合方加减:

炙麻黄先下9g,桂枝10g,白芍12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枣4枚,荆芥穗10g,白芷6g,白术15g,茯苓20g,薏苡仁30g。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前,先将煎好药液加温,用药的热气熏鼻,药温后再口服。

二诊:病人出现晨起吃完饭打喷嚏、流涕,是由于曾用副肾素反复喷鼻,是因为抑制体内免疫功能,压制人体阳气,由于血管收缩,等于形成风、湿、寒,不得宣泄,加入黄芪、党参补肺气,五苓散去除表寒湿邪。故表解、水饮除,阳气得以恢复,则病愈。

按: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国内张庆松先生调查在全国鼻病患者中有40.5%证明是变态反应证。根据此病症状与中医的“鼻鼽”病相似。

过敏性鼻炎,以鼻塞、鼻痒、打喷嚏……具有伤寒表实证症状。《四圣心源·鼻病根原》曰:“鼻病者,手太阴之不清也。肺窍于鼻,司卫气而主降敛。宗气在胸,卫阳之本,贯心肺而行呼吸出入鼻窍者也。肺降则宗气清肃而鼻通,肺逆则宗气壅阻而鼻塞。涕者,肺气之熏蒸也。肺中清气,氤氲如雾,雾气飘洒,……。肺金不清,雾气瘀浊,不能化水,则凝郁于胸膈而痰生,熏蒸于鼻窍而涕化。”

本案由于风寒束表,肺失宣降,太阳经气不畅,经脉闭阻则恶寒、头痛,风寒之邪内陷闭经鼻子卫气则鼻塞、鼻痒、打喷嚏,雾气瘀阻不能化水则流涕如注,治宜麻黄汤加白芷,宣肺发卫气除湿,加入五苓散及薏苡仁化饮除湿。故8剂而愈。其中麻黄作用经年国家科技奖二等奖获得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匡海学教授主持完成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模式的构建及应用》首次发现麻黄苦味物质基础酸性多糖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对过敏性哮喘、类风湿和慢性肾炎治疗作用良好,科学诠释了中医对麻黄性味功效的认识。

这一研究为麻黄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潘树和名中医简介:

潘树和,男,毕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医院主任中医师,医院副院长。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河北省第二、四批、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市专家协会医疗学会会长,河北省中西结合学会第三届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常委,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江西省科技厅科研鉴定专家,河北高职评委。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师从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世家名医、首都国医名师、全国名中医余瀛鳌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院长、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岐黄国医书院院长、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伤寒名家姚梅龄教授。从事中医临床50年,对疑难杂病有较高的诊治水平和独特方法,疗效显著。近几年,对《伤寒论》六经、方证理论有深刻理解,用经方对心脑血管疾病、脾胃病、发热性疾病、心身性疾病等疗效显著提升。从表证入手治愈众多难治性疾病发表中文、科技核心期刊50多篇,著作7部,科技进步奖9项,研制国家Ⅱ类新药一项,发表国家省、市报纸学术文章篇,获振兴承杰出人才贡献奖承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联系

长按识别







































北京哪里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有什么好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yyjj/527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