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养生原由: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心静自然凉。
小暑三候
1.一候温风至
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2.二候蟋蟀居宇
五日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热。
3.三候鹰始鸷
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养生:
1.平心静气养心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2.饮食清淡适量
小暑时节多雨高温,多发消化道疾病,因此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可贪食、过量,以清淡、富有营养为主。
3.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多喝水,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的时候。
4.勿贪凉,少冷食
夏季炎热,切勿贪凉,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少吃冷食,少冲凉水澡,以免埋下健康隐患。
5.注意作息时间
夏季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较高,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调整。早睡早起,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保证每天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
6.适当加强锻炼
夏季仍然需要维持适量的运动,坚持健走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时间最好选在温度较低的早上和晚上,晚上不宜过晚,以免影响睡眠。
食疗养生:
1.炒绿豆芽
配料:新鲜绿豆芽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疗疮疡。
2.素炒豆皮
配料:豆皮二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6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功效: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小暑,心静自然凉,心静才会心宽,心宽谓之平常;防暑纳凉才能养出一点闲趣;再从闲趣里,种出一丝清凉。我们为何要追求“心静”?一静百慧生,静是通往智慧的门,当你心静时,繁杂的问题会变得清晰,当你心静时,方能叩开智慧的大门。小暑,风动莲生香,心静自然凉,心静,才能养出一份从容不迫的温润,去挑战极致炎热的大暑。
长春杨继承中医诊所公告:戊戌狗年,二十四节气当天、进行义诊活动。当天来看诊者,免除挂号费、免治疗费、减免药费。
其他出诊时间,家庭的确困难者,需要拿身份证、低保证,减免挂号费,治疗费,药费!前来看诊者,须提前预约,不约不诊!约诊电话(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贵阳治疗儿童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