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生病?中医古书《黄帝内经》曾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此揭露了人体患病的本质。正气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识中的免疫力抵抗力,这是主宰我们患病患重病的几率最重要一环节。至于我们该如何增强和维护正气则属养生的话题。
当然还有部分疾患,是娘胎里带来的,属现代医学基因染色体遗传研究领域,在中医来说属先天禀赋,虽理论“先天不足后天补之”,然实际临诊中疗效难有定论,故此不作本文论述之点。
在中医的理论中,正气涵盖的意思很广,所谓的正气充盛,包含了人体方方面面自身乃至与外界的调节适应。我在些许年临诊过程中,总结了一个字“和”。气血调和、阴阳调和、脏腑调和等等,世间万物皆“和为贵”,这早在《论语》中就有叙述,其虽指的是社交,但亦可适用于人体自身的运转。
我们可以反向思维,如果不和,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比如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气血不和。气为主因而病轻者气逆引发咳嗽、打嗝、呕吐、眩晕头痛等症,甚则血随气行,引发各种溢血症,更甚出现内出血如脑溢血中风等症危及生命;血为主因而病则引发人体脉道瘀滞不通,各种痛症属轻证,体内交通紊乱,亦会出现气病的症状。
“气为血帅,血为血母”,两者互为因果,气血调和,则生化自如,抛开自然衰竭的因素,而无患虚实盛衰的可能。(气血的论述,个人认为当以清高士宗《医学真传?气血》论之易解)
《黄帝内经》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万事万物都是一体两面分属阴阳却又不可分割,人体亦是这样,若阴阳不和,得不到调节,则生百病,甚则危及生命。
如我们最常见的寒热症状,就是最典型的阴阳失衡现像。阴阳属中医辨证治病的总纲,病无论大小先当分阴阳辨寒热,后才细论所属,可见治病的过程其实就是调节阴阳平衡的过程。
谈到阴阳,我们不可避免会引申出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了人体的五脏六腑,相生相克属运行的本质,某一个环节出现紊乱,则可谓牵一而动全身,生克失调,则五脏六腑功能产生偏差,从而有着病之隐患。
比如我们很常见的呕吐呃逆,许多患者甚至医家都会全责之于胃,属胃(土)病,但这不全属胃病,其中仍有一部分责之在肝(木),五行中木克土,肝胃不和属生克过度,其病治肝或许会有良效。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属脏腑不和,我们需用整体辨证的思维来对待,从而明了治病方向,经此急病可缓、慢病可控、久而则愈。
发病的可能性在于人体正气的盛衰,而影响正气盛衰的本质则是阴阳气血的虚实转变,抛开体质先天不足、慢病致虚和年老自然衰竭的原因外,所有的病患起始都属实证,久而成虚或虚实挟杂,我在临诊中把实证总结了两个字“瘀、滞”。
瘀包括了血瘀湿聚痰凝食积,滞包括了气滞气郁气逆气闭,其实这都归属于中医理论内伤七情和饮食失节的产物,大部分的病发展都是由内而外、或由外到内、或内外混杂的,外标而内本。在治疗中也多是围绕这两种患病产物循因处方。
综上,无论是气血、阴阳、脏腑在中医理论中都属一个整体,比如最常见的外感咳嗽,也要细分是气病还是血病,偏热或是偏寒,肺病是否还有其它脏腑的影响,从而在中医“理法方药”的治疗过程中衍化成极具特色的整体辨证系统与个体诊疗系统。
如若不明了疾病在中医系统中的本质,又怎可从现今复杂纷扰的症状中分清主次,循因求本,明理处方?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的症状有那些患了白癜风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