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个性化优势诊疗特征与医学流派形成

时间:2018/5/13 22:50:42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中医学派纷呈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特征,它源于中医家个性化诊疗特征的差异化,而中医家个性化诊疗特征的差异化则源于中医家从不同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未来,个性化诊疗特征都能充分发挥中医家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个性化诊疗特征的中医理论不能也不会被标准化。

历经五千余年的发展,中医在历史上形成了众多的学派,诸如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补土学派、温补学派以及温病学派,还有在现代方兴未艾的扶阳学派等。这些学派有的是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有的则是针对特定辨证治法,有的则是针对医家所在地域,都形成了具有本派特色的理论,为后世的医家所师范和传承。与西医追求医疗知识的普遍共识有着本质的差异,学派纷呈已经成为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特征。中医的这种独特现象也饱受那些科学主义者的诟病,他们认为中医学派众多,没有共同的理论标准,各自固守门户之见,不像西医那样能够在相同的学术框架之内开展研究,继而提高医疗水平。为了效仿西医的标准化理论形态,中医主流学界也在近些年大力推进中医理论的标准化。那么中医为何在历史上出现学派纷呈的现象?标准化与学派林立之间是否有着不可调和的关系?

中医家要想走向成熟,必须从四诊、病因病机分析以及辨证处方几个方面考虑,形成完善的个性化诊疗特征。中医家个性化诊疗特征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医临床理论创新的过程,如果某位中医家的个性化诊疗特征具有较高的疗效水平和广泛的适用性,而该位中医家又具有较高的理论写作能力,将其提炼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就会被后世的医家学习与传承,继而形成特定的临床理论学派。比如张仲景撰就的《伤寒论》就为寒邪侵袭导致的外感热病提供了系统的理法方药,继而创成后世医家推崇的伤寒学派。根据对中医史上各家中医学派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学派都具有两个必要的特征:第一,要有代表作和独特的个性化理论创新;第二,要有开创学派的宗师和传承谱系。清代学者纪昀认为中医学派的分野出现在金元时期,他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提出“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即以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与朱丹溪为代表的金元四大家是中医学派分野的开始。

金元四大家各自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化诊疗特征,这种个性化诊疗特征就是他们在中医临床理论领域创新的集中体现。首先,他们在病因病机分析上各有所得、各有侧重。刘完素认为火热病机非常广泛,所以对风、寒、湿、燥等邪气致病也从火热阐发,便形成了以“六气”和“五志”“皆能化火”为主要特征的病因病机分析理论;张从正则将疾病产生的病因总归于外界六淫之邪气的侵袭,创“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攻邪学说;李东垣则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脾胃论,认为脾胃气虚、元气不足、阴火内盛、升降失常是多种内伤病症产生的病因病机;而朱丹溪则偏重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辨证分析多从阴虚作手。其次,病因病机的分析决定着辨证论治的结果,他们在辨证处方上会随着病因病机的不同开创各自独特的治疗路径。刘完素针对火热致病在治则上偏向于使用寒凉药物,而张从正则针对邪气致病在治则上主张“汗下吐”的攻邪之法,李东垣倾向于补脾,朱丹溪则偏于滋阴。金元四大家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内在的独特理论,所以才成就了外在不同的学术传承,形成了对中医学史有着深远影响的四大学派。

与中医相比,西医的医师们在临床上针对某种疾病的治疗则能普遍保持一致,不像中医那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临床理论形态表现的差异化主要是由两种医学理论赖以建立的元理论框架决定的。中医理论是建立在整体论基础上的,而人体作为整体具有多面性,中医家可以从某个侧面进行辨证分析,就能实现修正整体状态的效果。正是金元四大家依据对人体不同的致病因素去进行病因病机分析,进而提出不同的治疗路径。西医理论则以还原论为基础,属于纯粹的实验室医学,那些在实验室里所做的还原建构实验排除了医师的主观因素和患者个体的体质差异,将疾病的病因还原成为某种抽象独立变异的实体模型,再将其转化成为被普遍接受的抽象知识,所以西医的医师在临床上针对某种疾病的治疗也就具有趋同性,而不是像中医那样具有多样性且都有效果,形成众多学派的现象。

从金元四大家各自的诊疗特征来看,他们仅是侧重不同的病因病机建立起来的诊疗体系,所以中医学派各有所偏。这既是中医临床的优势,也是其缺陷所在。优点就是能够针对某种疾病提供多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路径,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缺陷则是这些侧偏的诊疗理论如果在临床上被泛化和滥用,就会扭曲应有的辨证论治方向,只是简单地按着既有的几个方剂来治疗所有的疾病,容易导致误诊误治,损害患者的健康。针对中医临床理论学派众多的显现,中医主流学界强调所有医家不管按着哪个学派的诊疗路径,只有严格按照辨证论治处方,有是证才能用是方,方能保证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但是笃信科学主义的中医主流学界在淡化辨证论治的情况下,依据西医诊疗理论的标准形态,企图对中医临床理论进行标准化改造,这就违背了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和文化特征。

中医的标准化工作不顾中医在历史上的发生规律和理论特征,对中医进行扭曲地改造,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掩盖了中医各家学派存在的客观事实,也违背了中医家个性化诊疗特征的存在。标准化研究不仅浪费了我国的科研资源,也扼杀了中医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导致中医家诊疗的平庸化。中医家在自己长期医疗实践中所形成的个性化诊疗特征,是该医家针对每位患者进行个性化诊疗的前提。每位中医家个性化诊疗特征的形成,取决于该医家的所面对的疾病分布特征、自己的个性、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它是每一位中医家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和智慧的体现,也是不断超越现有的中医医疗水平的途径。比如扶阳学派,就是基于中医基本理论形成的一套在诊疗上具有重阳特色的学派,该学派在治疗属于阴证的疾病领域里代表了目前中医学界最高的水平。如果从中医的标准化来看,扶阳学派无论是从疾病诊断上还是用药上,都不符合既定的标准,但该学派的医家取得的临床疗效是这些标准化的中医理论所做不到的,因为他们的理论是首创的,并没有包含在既定的标准里。

学派分野是中医的特色,也是中医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我们应该鼓励和发扬中医临床理论百家争鸣的局面,针对相同的疾病提供多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路径,推动中医临床理论的发展与繁荣,使得人类疾病的治疗具有无限的扩展性。

作者简介:王世保独立学者。年2月生于河南省商城县,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毕业后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复兴和西方文化的批判。

鼓励作者或编辑分享

王世保

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

长按向我转账

鼓励作者或编辑分享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殿疯怎么医治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yyjj/371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