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也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亦是一个表现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由于下一个节气是立春,所以会乍暖还寒。
小寒之后过15天就是大寒,
此时天气虽然寒冷,
但因为已近春天,
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
而在这个节气,
养生时更要注意以下各要点:
保持心情舒畅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儿孙满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宜早卧晚起此时应该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养精蓄锐,要记得增添衣物防寒防风。正应对了那句老话:“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在“大寒”节气应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因为一般昼夜温差较大,人体容易受寒,引发疾病。许多女性体质易寒凉,女性属阴,更易寒凉。在大寒节气,更应做足保暖功课。重点部位就是腰、膝、双脚,尤其是经期,更要添加衣物,适当饮食温补。
入睡前以热水泡泡脚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入睡前以热水泡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睡眠质量,一般浸脚水温以40~50度为宜,浸至足踝,浸泡时间大概10分钟,可边浸边加热水以保持水温;对保健养生都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那些深夜还在上网或伏案工作的人,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缓解疲劳,预防寒冷的效果更明显。
食疗养生大寒时节天气干冷,进补要把握养阴护阳、减咸增苦的原则。所谓养阴护阳就是要适应自然界,保持人体平衡;减咸增苦,因为食物的性味和五脏也是相对应的,中医认为咸味入肾,苦味入心,因此食物不要太咸,要多摄取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的食物,粗粮细粮都要吃,荤素搭配。如动物的肝脏、蛋类、蜂蜜、豆类食品、胡萝卜、大枣等都有滋阴的功效。中医更认为,大寒时节气温比较低,人体新陈代谢会减慢,但身体的五脏六腑还需要吸收充足的养分来抵御风寒。所以下面我就介绍一些适合的食疗以作参考:
排骨汤材料﹕猪排骨克、熟猪油50克、味精、绍酒、精盐、葱白、姜片各少许。
做法﹕将排骨下锅干炸10分钟,待排骨水分炸干呈灰白色时,加入精盐、姜片略烧,起锅盛入砂钵申,一次放足清水约克,置旺火上煨2小时,再加入味精、绍酒、葱白,移砂钵在中火上,继续煨半小时,盛入碗内即成。
功效:此方能滋阴强体,是适宜春节食用的。
芪杞炖子鸡材料﹕童子鸡1只(约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术10克,调料适量。
做法﹕把童子鸡洗净,切为小块,加入诸补益中药和葱姜蒜盐酒等调料,用文火慢炖1小时,食肉喝汤。
功效:有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者。
陈皮山楂茶材料:陈皮9克、厚朴9克、山楂6克。
作法:将所有药材放入纱布包绑紧,投入1,c.c.水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约30分钟,放凉后即可食用。三餐饭后各一杯。
功效﹕芳香醒脾、降逆止呕,增进肠胃的运作、减少胃肠胀气,治疗消化不良。
山药羊肉汤材料﹕羊肉克,淮山药50克,葱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黄酒克,精盐3克。
做法﹕将羊肉剔去筋膜,洗净,略划几刀,再放入沸水砂锅焯去血水。将葱、姜洗净,葱切成段,姜拍破。淮山药用清水润透后,切成2厘米厚的片,把羊肉、淮山药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沸后,撇去浮沫,放入葱白、生姜、胡椒粉、黄酒,转用小火炖至羊肉酥烂,捞出羊肉放凉。将羊肉切成片,倒入碗内即成。当菜佐餐,随意食用。
功效﹕补脾肾,温中暖下。
姜汁牛肉饭材料﹕鲜牛肉克,姜汁5克,粳米克,酱油、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将鲜牛肉切碎,剁成肉糜状,放碟上,然后加姜汁,拌匀后加些酱油、花生油再拌。把粳米淘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如常法煮饭,待锅中水将干时,将牛肉倒入米饭,约蒸15分钟,待牛肉熟即成。作主食,随意食用。
功效﹕益气和胃,补虚消肿。
牛奶粥材料:牛奶克,粳米克。
做法:粳米掏洗干净,放入锅内倒入清水,大火煮费后,改用文火煮至六成熟,加入牛奶,继续煮至成粥。
功效:润肺通肠,补虚养血。
按摩保健(1)按摩劳宫穴(手心)与涌泉穴(脚心)互相交叉按摩。涌泉穴是肾经的穴位,劳宫穴是心包经的穴位,互相交叉按摩可以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能治失眠。方法是在每晚临睡前半小时,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脚涌泉,左掌按摩右脚涌泉,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促进睡眠。
(2)按揉关元(肚脐下1.5寸处)、气海穴(肚脐下3寸处)两穴,方法是将手搓热,用右手在该处旋转按摩36次,能健肾固精,改善胃肠功能。
想知道更多养生宝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