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50岁的童先生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顶梁柱,可不幸的是,在去年底的一次应酬中,童先生突发急性脑出血,意识丧失、右侧肢体无法活动。经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只能偏瘫在床,右手手指痉挛呈半握拳状,足下垂内翻,无法行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听朋友介绍,童先生抱着希望找到了湖南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章薇主任求诊。在详细了解病情后,章薇考虑到患者属于脑出血后恢复期偏瘫痉挛状态,决定为他采用“张力平衡针法”治疗。
张力平衡针法由章薇等人创立,其特点是根据肢体伸肌侧和屈肌侧痉挛、弛缓的不同,选取有效穴位,施以不同针灸手法,达到改善肌张力、缓解偏瘫痉挛状态、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治疗时,患者仰卧,患侧上肢于体侧伸直,掌心朝向躯干;患侧下肢自然伸直,腘窝处垫高15厘米。医者取直径0.35毫米,长4厘米的针具,选取不同穴位施针。代表穴位包括上肢屈肌侧的极泉、尺泽、大陵;上肢伸肌侧的肩髃、天井、阳池;下肢屈肌侧的髀关、曲泉、解溪、申脉;下肢伸肌侧的血海、梁丘、照海等。
在操作手法上主要有弱化手法和强化手法两种。采用弱化手法时,取患者上肢屈肌侧和下肢伸肌侧穴位,快速针刺,得气后每穴以柔和均匀的捻转手法运针1分钟。进针时讲究动作轻柔迅速,捻转角度为90°,频率为60次/分,以不出现肌肉抽动为度,出针轻而且慢。采用强化手法时,取患者上肢伸肌侧和下肢屈肌侧穴位,快速刺入,得气后每穴以较强的提插捻转手法行针1分钟。进针时讲究动作柔和快速,根据肌肉丰厚度,提插幅度为1~3厘米,捻转角度为°,频率为60次/分钟,以出现较强针感为度,出针较快。施针后需留针30分钟,出针前分别用上述手法运针1分钟。每天治疗1次,10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两天,连续治疗观察3~4个疗程通常就能获得较好疗效。
临床实践表明,张力平衡针法不仅适用于45~70岁的脑卒中痉挛恢复期或后遗症期患者,还能治疗小儿脑瘫、截瘫、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肌张力增高、痉挛拘急。经过1个月的治疗,童先生能独自下床行走、如厕,手指恢复伸展,能自行穿戴衣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