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653.html
面对各种疾病,我们无能、无助、无知,总是翘首企盼灵丹妙药的问世,寄希望于先进的医疗手段,或是四处寻找名医。然而,药物能治病,也能致病;名医能妙手回春,却不能包治百病。尽管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对于很多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现代医药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同样无能为力。事实上,求医不如求自己,自我养生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也是获得健康的最佳途径。
中医认为,“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治病莫如防病,防病必须养生,养生方能长寿”。懂得养生,在未病时可强身健体,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在生病后可增强人体正气,帮助身体早日恢复健康,更可防患某些重大疾病的发生。因此,养生才是最好的医生。
“生活处处有中医”
一提到中医,许多人可能都会联想到苦苦的中药,各种丸、散、膏、丹,奇怪的偏方、秘方……其实这是人们对中医狭义的认知。中医并不仅限于此,它其实可以深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的衣食住行、四时变化养生等。
如日常说的顺口溜“胡椒驱寒兼除湿,葱辣姜汤治感冒。鱼虾猪蹄补乳汁,猪肝羊肝明目好”,这是中医;如你感冒了,发烧怕冷,妈妈让你多盖床被子,焐点汗,第二天你觉得舒服多了,这也是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捂秋冻,冬日进补,依据四时的不同我们采取不同的养生方式,这也是中医。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老百姓最好能学点中医基本知识,那样,才能看清楚中医的门道,也才能找准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如果生了病,也不会动不动就听信广告、传言,反而上当受骗。
“不学医不孝不仁”
古人言:“子不学医则不孝,父不学医则不仁”。“子不学医则不孝”意思是为人子女者应懂得一些医学常识。特别是当今社会,很多年青人都在外面打拼,很少有时间去关心父母,而父母又不想拖孩子后腿,所以等父母病得很重了才和孩子们说,往往这个时候已经进入疾病的晚期了。如果子女多一点医学知识,就可能在平时的生活中给父母以疾病的指导,特别是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督促他们合理地用药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父不学医则不仁”是说一个做长辈的不懂点医学知识,可能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忽视很多问题,从而给孩子在身体和精神方面造成终生的遗憾。仁义礼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慈子孝才是天伦之乐。打破一个个幸福家庭的往往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而中医的“治未病”正是打造幸福家庭的一个法宝。
“岐黄之术传今古”
养生,就是坚持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保养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顺应四时、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形与神俱,精神乃治。讲究的是脏腑调和,经络通畅,协调平衡。中医历来重视养生,在养生理念上历史渊源深厚、内容博大精深,养生方法亦丰富多彩。中医养生与广大百姓具有深厚的文化亲缘,这种源自民众的东西往往具有非凡的亲和力,中医的养生理念、方法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它源自于医学却贯穿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老百姓自己学了中医基本知识,就会拥有一双慧眼,也能选择识别合适自己的中医方法了。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选择性的进行体质调理、食疗、推拿按摩、艾灸等养生保健,让自己的身体健健康康,只要坚持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保养身体,再加上正确的中医指导治疗,就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的人生。
中医不能治急重症,中医治急症有风险,有急诊病人了就让病人去看西医,这种做法也加重了老百姓“中医不治急症”的观念。
安宫牛黄丸的主要功用为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一直是中医用于治疗急症的必备要药。在民间一直被奉为中风急救“神药”。中医在临床上并不是不治急重症,比如中医急救有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和至宝丹,这些都是老中医们一直在用的,疗效也是很好的,比如治疗出血用三七粉,包括重症感染的患者,中药都有相应的药方,都是有明确疗效的。
目前人们对中医不治急重症的这种想法是一种偏见和误解,主要是因为近30年西医发展很快,加上在政策上要求急症需明确诊断,加上西医检验诊断方法的优势,所以,相比之下,中医在救治急重症这方面有些萎缩。
中医急诊目前的现状是什么?
事实上,中医在目前的急诊治疗中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只不过很多人去看急症,都以为只是现代西医的功劳。
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引进来了,但在人们的健康上并不能起到完美的作用,具体来说,在急症的不同发生发展阶段会使用不同的手法,在某些阶段是离不开中医的,比方说病人血管堵了90%,用一个支架就能有效解决,这是需要西医,但是再堵了怎么办,那就需要中医活血化瘀,使其通畅。比如中医常用的清开灵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心脑净等等,在安贞、医院的急诊中使用非常普遍,也用的很多。
目前中医急诊医院里急诊大多是西医治疗为主,所以中医被弱化了,而且在急诊治疗过程中,西医的药物使用、治疗器械等更为便捷,也加大了西医的使用率。中医急诊中如果需要用到药物,有的是汤剂,而煎药需要花费时间,耽误了很多救治时间,再比如有些发热,需要放血治疗,谁来操作?那不如喝点退烧药更快更安全,所以这也影响了中医在救治急重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临床急诊中,现在也有一些中药注射药和中药制剂,比如有急性脑梗的患者来了,急诊中也会用到清开灵注射液,这就是中医疗法,只是因为西医在急重症的治疗手段更丰富,更有优势一些,中医的治疗手段相对落后一些,所以,中医现在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辅助作用,但是这个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疗效也是很明确的,医院急诊都会用到这个中药注射剂。所以说,中医一直在救治急重症的舞台上,并没有消失过。
中医急诊与西医急诊有什么区别?
中西医治急症的区别,中医治疗急症是标本兼治,而西医在急症的处理中往往只是治标。以肾结石症为例,结石症虽说是慢性病,可一旦急性发作病人疼的不得了,这就是急症。西医会给病人吃镇痛药,可是结石依然存在,而中医可以先用针灸缓解疼痛,然后用一些中药软化结石,使其逐渐排出体外。还有一点就是,中药引起的副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西药中的降压降脂药等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几乎是1:1。
中医治急症的另一个优势就是中医治急症能调动机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除了直接救助受损害的脏器以外,还能让机体自身发挥作用。
所以总结起来,也就是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标就是解决目前最紧急的症状,而中医治本就是从根上来彻底解决病症。
凡是发病急,病重,或是原有慢性病突然间转重转危,如果不立即进行治疗,不立即进行干预,就会危及病人生命。这些在中医和西医中都算是急症。可以说,高热、厥脱、昏迷、抽搐、心衰、肾衰、脑出血、脑梗、呼吸衰竭、肾功衰竭等等急危重症,中医都有方法和手段,但也不能说中医就能包治百病,只是在疾病的不同发生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治疗手段。
其实中医治疗的原则是辨证施治,在急重症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的中医治疗手段也是不同的,比如说急诊患者心绞痛了,那我们可能会先用针灸扎内关穴,缓解疼痛症状,再进一步诊断,找出确切病因,然后开出中药,帮助活血化瘀等。
每个疾病的手法都是不同的,其实中医治疗的范围并没有限制,可以说是所有急重症都可以用中医治疗,但是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是包打天下的,所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突发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了急诊,先用西医的方法放入支架,或者溶栓,先保持血管畅通,保住生命后再用中医治疗,活血化瘀、软化血管等,尽量降低以后的栓塞发病几率。
对于人才培养方面,中医和西医不一样,中医里很多知识是不能标准化地写成教科书的,因为中医讲究因人而异,对于不同对象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要辩证地治疗。所以中医讲究一个传承,由老师带徒弟的方式将中医药知识传承下去。
在国家大力推广中医,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医师承是目前零学习中医、从事中医行业的最佳途径之一。
扫码加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