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馆怎么办

时间:2020/11/11 22:19:48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今天来某中医馆做理疗,医生居然说我最近气色很好,难得的一次“没啥大问题”(对的,我原来每次来经常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好奇怪,我最近因为油腻大叔的事很烦,而且连续几天喝酒到凌晨4、5点了,身体应该很虚才对。

我们认识很多年了,我一直在他这里做“保养”,所以虽然平时不怎么锻炼、作息也不怎么规律,但因为一直做“保养”,身体还行。

我就问他,最近生意怎么样?

他说:“生意受到影响并不是太大,但幸亏他们大部分都是熟客,大部分都有充值,所以现金流没出现大问题,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其实,随着国家“中医”战略的实施,未来“中医馆”可能会像美容SPA一样地“普及”,而且国内美容直营连锁第一品牌奈瑞儿50%的业务也已经是大健康了。

中医馆,绝对未来可期。

那么,中医馆面对疫情的冲击,该怎么办呢?

我有几个建议:

1)名字不要太“医院化”。

我看到很多人遇到身体问题才来中医馆做调理,这样受众群就很窄,应该起一个很大健康的名字,医院的感觉,让有健康意识的人都愿意进来。

我记得丁香医生原来做得特别专业,都是医生讲给“病人”的内容,用户很快到了天花板,但丁香园开始定位于“大健康”的知识普及:

用非常消费者的语言来和用户、读者沟通的时候;

用户面一下就广了。

用户基数从几百万立即疯涨到几千万、甚至过亿。

权健就是被丁香园揭发的。

所以现在丁香园已经成了非常大的健康门户,以及健康商品商城,据说销量很不错。

其实中医馆面临的问题也一样,就是千万别面向那些已经有问题的“病人”,而是有健康意识的大多数人。

中医,治未病,理应针对所有人。

2)除了卖理疗服务之外,还应该卖标准化的“产品”。

比如可以是颈椎枕理疗,比如养生汤,比如艾草等等,不要什么都依赖于人,依赖于人的生意都做不大。

其实中医馆里面卖一些汤品一点也不违和,要知道广东这边煲汤是一大风俗,接受度非常高。

注意,是煲汤,而不是煲中药。

一份好的煲汤可以卖到20~80/份,利润非常高。

谁说大家就不能去中医馆点“汤”的外卖呢?

甚至可以卖搭配好的原材料(像包中药一样包汤品原材料)也行,回到家自己煲一两个小时,我相信会大受欢迎。

而且中医馆对于卖汤品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背书,当然,前提是:不要有中草药的味道,而且要好喝,真的养生。

如果你是开中医馆的,想自己卖汤品但自己不专业,广东的完全可以和“山泉公馆”(很多明星像周星驰都来喝)合作,我认识他们吴总,很快也会在十英尺早餐柜售卖。

3)中医服务可以更加专业化、细分、IP化。

你看,现在有专门修脚的,有专门采耳的,有专门只做颈椎按摩的,有专门做正骨的,大家都越来越专业化。

否则,你一个中医馆,人家不知道你的特色是啥,是艾灸、推拿还是正骨?

个人认为中医馆很多细分品类都有机会。

比如我这个医师朋友,就是专门调气血的,经常帮我调气血、活经络,我和他开玩笑:你完全可以把自己打造成中国最有名的“气血师傅”,因为太专业的名词大家不一定听得懂,但说起气血谁都懂。

谁想通气血,都愿意找你。

你也可以开辟一个所谓的“新品类”,对,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全新品类,而非专业划分。

这样,就有机会成为一个IP。

设想一下,如果你的中医馆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各种各样的IP,那么,生意想不火都不行。

4)最后一个建议,你要有“流量”产品。

几乎所有中医馆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流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客流,导致很多生意难以为继,疫情期间更是如此。

成都有一个品牌叫做常乐,大家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yspf/863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