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先养德仁者寿自长中华中医药学会

时间:2021/6/22 16:30:04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治疗白癜风抹什么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07/4304149.html

养生先养德仁者寿自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刘更生谈养生

刘更生,男,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秘书长。主攻方向为中医基础理论文献与临床研究,对人体、生命、人与自然等问题有深入领悟,结合历代名医、名士的养生经验,对养生之道形成了全面、独到的见解。

道德修养,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最为注重的大事,是做人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尤其是儒家,最重视品德修养。孔子还直接将道德修养与人的寿命联系在一起,明确提出了“仁者寿”的观点。

在儒家看来,仁是人类崇高的美德,其基本内容就是“爱人”和“孝悌”。仁是品德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凡具有仁之美德者,堪称“仁者”。仁者何以长寿呢?刘老师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仁者有德

仁者思想高尚,追求道德上的高境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不被物欲缠身,不被物欲伤身,恬惔虚无,知足常乐,心态平和,自然有利于健康长寿。

仁者通过道德修养充实一身正气,可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心怀仁德之人,心境高远,不谋私利,不患得患失,心境平静,精神内守,气血调畅,五脏安和。这样的人自然就能长寿。纵观古今,凡德高望重者,均为长寿之人。

二、仁者有善

仁者爱人,心地善良,心怀坦荡,乐于助人,身心健康,自然长寿。中国人向来讲究与人为善。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序》中说:“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性善之人,没有影响健康的坏习惯。性情善良,百病不生,灾害不加,是养生最好的途径。美国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曾对人进行14年跟踪调查,发现善恶会影响人的寿命长短。助人为乐,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预期寿命显著延长;而心怀恶意,损人利己,与他人不能融洽相处的人,死亡率是正常人的1.5倍。这正好与我国儒家古训相应合:“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三、仁者有容

仁者的另一特征是宽容,心底无私,心胸宽广,淡泊名利,安分守己,不与世争,不计人过,心宽则神宁气畅,故能长寿。宽容之人,心境欣慰、宽松,内心温暖,能缓解内心的浮躁和焦虑,有助于气血通利、脏腑和调。

“容忍”虽多连用,但容与忍的境界大不相同。容指宽容、包容,是指胸襟广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容是一种气度,是对他人的真诚与公平,是理解。容是主动的,是无限的。容者,内心豁达开朗,有利于身心健康。忍即忍受、忍耐,是压抑的,是被动的,是有限的。忍者,是对他人的抗拒与不满,是计较和不服。总之,容则养身,忍易伤身。

所谓“仁者寿”,是因为仁者所达到的境界正是中医养生学对健康的要求和标准。仁者以道德至上,有宽广的心胸、良好的心境、平稳的心态,内心充满美意,美意自能延年。

总之,养生之本在于养德,养生之首在于养德,学会做人才是养生的关键。

(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张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yspf/1078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