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堂中医养生春捂

时间:2021/6/1 14:31:05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白颠初期的表现 http://m.39.net/pf/a_4577569.html

春捂秋冻的理论源自中医《黄帝内经》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千字文》中又有“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的记载。古人高度概括的语言里把四季轮转的阴阳更替消长过程都涵盖了进去。

四季中春季主生发,一年之计始于春,经过一冬天的寒冷,自然界万物在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开始逐渐苏醒、萌发,呈现出一种向上向外的生发状态。因此,我们说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简称“春发”或“春生”。

冬季到春季,是阳气逐渐生发的时候,但冬季的寒冷仍未彻底退去。此时,如果过早的换上薄衣服便会受寒而伤了阳气,同时使肌肤腠理闭塞而影响阳气生发。因此,春季适当的“捂”可以帮助身体阳气顺利生发。

所以,一个小小的“春捂”便已包含了百姓季节养生的精髓,这也是“天人合一”最朴素的体现。

■春捂养生内涵

大自然的阴阳变化节律究竟是怎样的呢?早在《内经》中已有明示。一年四季之中,大自然的阳气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此循环往复。对应的气候特点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阳气在运动变化的任何一个环节受阻,都会波及整体。人体阳气变化同样要与之相适应。

春季,一阳初生,冰河解冻,万物复苏,初生之阳如刚萌芽之幼苗,当然难以抵御早春的严寒,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使之去寒就温,就好像北方农民春季种蔬菜要采用温室的道理一样。对应养生的要求就是要“春捂”,只有这样阳气才能不断生发,才会有夏季阳气盛满的繁茂景象。

■如何“春捂”?

说起“春捂”,大多数人都知道是穿厚点。但是,问题来了,多厚算厚?捂到什么程度?每个人体质不同,对寒热的耐受程度也不同,所以“捂”的程度自然也不同。当你觉得自己穿的衣服足够让周身及四肢温暖,甚至达到稍活动一下就可以微微冒汗,这算“捂”够了。对于宝宝来说,更容易出汗,应该以背部不出汗又周身温暖为度。所以,捂的程度是以自身感受为准的,而不是穿几件衣服。北方的初春还会有倒春寒,寒意十足,所以“春捂”就更重要了。但随着气温上升,到了暮春时节,一天里你都觉得周身温暖的时候,就不必再捂着了。而随着方位的南移,温度逐渐上升。南方的朋友则更应该灵活处理。

■“春捂”掌握两个“度”:

第一个“度”:温度,“春捂”的标准是以15℃作为临界温度来决定捂与不捂。当气温持续稳定在15℃以上,就可以逐渐减衣,但是对于儿童及老人来说,还需捂个7-14天。

第二个“度”:适度,对于儿童来说,应当注重穿衣的“上薄下厚”原则,要遵循背暖、肚暖、足暖、头凉、心胸凉的“三暖二凉法则”,且增减衣服的关键在于循序渐进;成人则要注意头足腰腹以及大关节的保暖,露脐装、露肩装、露脚踝的时尚穿法,从健康角度来看,都是不可取的,尤其初春的早晚还是有必要“捂”的。

■春捂就是“保阳气”“避风邪”

《黄帝内经》里明确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意思是,对于能使人致风的风邪要能够及时地躲避它,这一点在春季尤其重要。原因是春天是风气主令,虽然风邪一年四季皆有,但主要以春季为主。

风邪既然可单独为致病因子,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医疗气象学告诉我们,在大风呼啸时,空气中冲撞摩擦噪音使人心里感觉烦躁不适,特别是有大风音频过低,甚至达到“次声波”标准,能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使人头痛、恶心、烦躁,甚至致人于死地。此外,猛烈的大风使得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严重减少,导致那些对天气变化敏感的人体内化学过程发生变化,在血液中开始分泌大量的血清素,让人感到神经紧张,压抑和疲劳,并会引起一些人的甲状腺负担过重。还有大风使地表蒸发强烈,驱走大地的水汽,空气湿度下降,这会使人口干唇裂、鼻腔粘膜变得干燥、弹性减少,容易出现微小的裂口,防病功能随之降低,使许多病菌乘虚而入,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支气管炎、流感、肺结核等许多疾病流行。这也往往是“风助病危”的结果。故《黄帝内经》里又说:“风者,百病之始也。”

尽管风邪能使人产生不少病理变化,甚至是疾病,但毕竟给万物带来生机和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在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要注意养生保健,使身体更健康。(朱治铭)

义诊现场。罗政锋摄

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医生

赴贺兰县金贵镇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本报讯3月4日上午,在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医院医院16个科室、35名骨干医护人员赴贺兰县金贵镇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此次大型义诊活动,由医院暨中医研究院与贺兰县金贵镇中心卫生院联合举办。由医院肝胆脾胃病科、脑病科、肺病科、老年病科等多个科室专家组成的“四季青”志愿者服务队现场坐诊,为金贵镇余名群众进行了把脉义诊、合理用药指导、健康科普知识宣传等,累计发放《临床常见疾病集中预防与保健》等各类中医药科普宣传材料余份,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受到群众们欢迎和好评。

活动中,由医院药剂科、制剂室、治未病中心等科室联合推出的中医药特色院内制剂、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展示体验和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也成为此次大型义诊活动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围观。(罗政锋)

转载自:新消息报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yspf/1052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