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鼻炎,针灸有了ldquo透视眼

时间:2021/5/25 15:44:03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文/贾雁编辑/邱祖云审校/李石良

一封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自述信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我患过敏性鼻炎已经20多年了,症状是:早晨一起床就开始打喷嚏,而且一打就是一连串儿的好几个,随后就是流清水儿一样的鼻涕,接着开始鼻塞,一整天昏昏沉沉,尤其是到了晚上,由于鼻子不通气只能用嘴呼吸,经常半夜被干痛的喉咙弄醒。这个病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真是让人苦不堪言。

从年起我就开始系统治疗,先是做了过敏原试验,两个胳膊一共扎了好几十个试验点,最终也没找到什么过敏原,医院自制的滴鼻剂,开始还管用,慢慢就不起作用了。医院,最后定性为血管运动性鼻炎,给的药是氯雷他定分散片和盐酸氮卓斯丁鼻喷剂,同样的渐渐就不管用了。我还吃过鼻炎康片等,都不能彻底根治。前些年还能忍受,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大不如前,所以对这个病的耐受程度也就越来越低,病情逐渐加重。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老友得知我的病情后,医院针灸科李主任试试,说他的小针刀非比寻常,听不少人讲李主任的小针刀治疗效果特别好。我半信半疑,费了好大劲终于挂上了李主任的号。李主任在了解我的病情后说了一句:“对您这个病,用‘蝶腭神经节刺激术’方法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但需要您积极配合。”我立刻表示我能耐受,并全力配合。第一次手术就给了我不同于以往的感受,他的进针,完全是在超声引导画面显示下,准确指向病灶点,逐步推进的,并随时询问我的感受,我就感到随着针的不断深入,鼻腔在不断的发胀,当听到我感到鼻腔出现强烈的刺激感后,他立即停止了进针,顿时我就感到原来一直堵塞的鼻腔,一下子打开了,立刻就通气!太神了!真是科学呀!

到目前为止,我仅治疗了2次(一周一次),现状是:每天早上打喷嚏次数明显减少,基本不流鼻涕,鼻塞也大有好转,我真切地感到折磨了我20年的鼻炎病大有希望治好了!幸运呐!李主任讲:一个疗程连治带巩固至少需要六次。根据目前的治疗效果,别说六次,就是十六次我也一定坚持!感谢李石良主任!感谢您的团队!

图为患者在接受治疗

看完这封患者的自述信,想必大家都对“蝶腭神经节刺激术”产生了不小的兴趣,那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鼻炎和蝶腭神经节刺激术。

01

“世纪难题”——鼻炎

鼻炎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鼻塞、鼻痒、流涕、打喷嚏,严重者甚至嗅觉下降。这病虽不是“绝症”,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又难以根治,患者们也因此饱受困扰。

鼻炎在临床诊断中分很多种,病因也各不相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急性鼻炎: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即通常所说的“普通感冒”,症状主要为鼻塞、说话时闭塞性鼻音、流清涕、打喷嚏、发热、头痛、乏力等。

②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有具体刺激因素,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间歇性鼻塞、流泪,部分有嗅觉减退。

③血管神经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类似,但没有明确过敏原,可因情绪、环境、内分泌失调等各种因素诱发。

④萎缩性鼻炎:鼻及鼻咽干燥感、鼻塞、鼻出血、嗅觉障碍、头疼、头昏,严重者伴有呼气恶臭。

02

什么是蝶腭神经节?

蝶腭神经节也称翼腭神经节,位于颜面深部的翼腭窝内,发出许多细小分支,分布在鼻、咽、腭及眶部,支配这些部位的腺体和血管,其中就包括鼻腔黏膜腺和泪腺。

03

“蝶腭神经节刺激术”从何而来?

上个世纪60年代,医院耳鼻喉科的李新吾教授发现了一个治疗鼻病的独特穴位,此穴从颧髎穴后1cm处进针,朝向对侧的额骨颧突,到达穴位真正所在处——蝶腭神经节。李老管它叫“治鼻3”,后来大家也称“新吾穴”或“蝶腭穴”。这个技术也被称为蝶腭神经节刺激术(或翼腭神经节刺激术)。

图片源自网络,图中为李新吾教授接受采访截图

一刺到这个结构,患者接受针刺一侧的鼻腔内会立刻有某种感觉出现(放电感或喷水感等),鼻通气立即改善。

治疗时,毫针从颧弓下缘与下颌骨冠突后缘交界处进针,瞄准前上方蝶腭神经节所在位置,缓慢进针

04

为什么针刺蝶腭神经节能治疗鼻炎?

人体鼻部的血管和腺体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能收缩血管、抑制腺体分泌,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恰好相反。健康状态下它们相互制约,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各种致病原因影响下,这种平衡关系可能会被打破,从而出现交感或副交感某一方的过度兴奋:若副交感神经过于兴奋、交感神经受到抑制,那么鼻黏膜内的血管就会出现充血扩张、黏膜苍白水肿、鼻甲肥大,人体就会表现出鼻塞、流涕、喷嚏等一系列症状,这也是血管运动性鼻炎、变应性鼻炎等的一般病理变化;若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则鼻黏膜血管就会出现收缩、腺体分泌减少等变化,临床就会出现萎缩性鼻炎的症状(鼻腔干燥、结痂等)。

蝶腭神经节虽然是一个副交感神经节,但它的神经纤维成分却同时包含了副交感神经纤维和交感神经纤维,因此针刺蝶腭神经节能起到调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的作用,这就是学术界公认的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针灸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将刺激反射到中枢系统,唤醒中枢对末梢的再控制能力来实现的,经过针灸的这种调节作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状态便可能得以纠正,所以鼻塞、流涕等症状才会得以缓解。这种方法不仅能立即缓解症状,还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作用持久等优点。

05

这一技术在我科的发展

年,李石良主任偶然接触到了这一技术,立即意识到其临床价值,随即进行了精细的解剖学研究,将进针路径、所涉及的解剖结构等一一拍照记录下来,解决了这一临床技术向更多医师推广的难题,同时明确了如何避免出现安全风险等关键问题,弥补了这一技术解剖学研究不足的短板!

图示蝶腭神经节分支示意图

在掌握针刺技术后,李石良主任还将他擅长的针刀疗法与之结合起来,用针刀松解颈部软组织和“迎香穴”,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增加鼻部刺激,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有效率,针刀联合蝶腭神经节刺激术治疗鼻炎成为我科针对鼻炎的一项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

虽然这项技术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因为翼腭窝位置较深,周围组织血管神经丰富,盲视下准确针刺的难度较大,稍有偏差疗效就会大打折扣,还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因此六十多年来,能够熟练掌握这项技术的医生并不多,如果能像外科医生实施微创手术那样在影像引导下进行那就容易多了——李石良主任为此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探索。

近三年来,我科超声可视化技术的研究获得多项临床技术突破,超声引导下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也水到渠成获得成功!

在超声观察下,骨面、翼腭窝相关结构一目了然,还有中位线辅助标定进针路径,这样就能更加明确针刺的深度和方向,提高了针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成功率大大提高,医生治疗时放心,患者治疗时安心。

科室简介

中医医院特色突出的中医临床科室之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协作组成员单位。科室主要开展针灸与针刀两种医疗技术,在基于超声引导的针刀微创技术可视化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科室部分专家可熟练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翼腭神经节刺激术、骶管阻滞术等治疗技术。针灸治疗涵盖约50余种疾病,包括失眠、肥胖、耳鸣耳聋、面瘫等;针刀在治疗慢性软组织疾病方面有明显优势,目前能展开约30余种疾病,包括常见的颈肩腰腿痛及颈源性头痛、脑瘫、颞下颌关节紊乱等疑难疾病。

李石良教授简介

李石良教授,医院针灸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北京高新疼痛诊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针刀应用解剖学及超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在慢性软组织疾病与疼痛领域的应用,其代表性著作《针刀应用解剖与临床》奠定了针刀学科的临床解剖学基础。李石良教授是国内外最早将超声可视技术应用于针刀临床的专家之一,其在颈源性头痛等领域的研究有广泛影响,是国内知名度较高的针灸、疼痛、及针刀医学专家。

欢迎来医院针灸科咨询就诊

-

科室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yspf/1037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