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的误区,你踩雷了吗

时间:2021/3/6 15:37:54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白癜风能医得好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02607.html

网络上的养生方法

真的有用吗?

果然

再年轻也不能为了享受一时之乐而随便糟蹋身体所以每当我们想养生保健、“回回血“

都会到网络上寻找中医饮食养生方法

不过

网络上的养生方法全都可信吗?

????

1.“吃什么补什么”

关于“吃什么补什么”,这些认识的产生在中医里都能找到理论依据,并且中国古人在总结经验时也并非没有实践依据。中医讲“以形补形”、“以脏补脏”、“五脏配五色,五色入五脏”。吃核桃补脑,吃腰子补肾等等也早已被民间熟知。

不过可不是真的吃啥就补啥的,这句话只是个类比,一切都需要科学依据做支撑。就拿核桃来说吧,完整的一个核桃肉的形状酷似大脑,而核桃又有着丰富的补脑效果,因为它里面含有丰富的不饱和磷脂和脂肪酸成分在里面,这些东西对大脑的发育健康也是非常有效的。

所以不要滥用“吃什么补什么”,如果说吃啥就补啥,医院了。

2.“把寒性食物加热就变成热性食物了”

药物和食物是同源的,既然药物有寒热偏性,食物也应该具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食物的寒热偏性产生错误认识,导致在饮食养生中出现错误做法。比如,有人认为把寒凉偏性的食物加热之后使用,就能降低它的寒凉偏性,同样,把温热偏性的食物冷藏后使用,就能减低它的温热偏性。

但是寒性热性可不是根据温度决定的,你就算把西瓜炒了它也是寒性。因为食物的寒热偏性是根据引起机体的寒热反应来确定的,不是依据食物本身温度的高低。

3.“别人怎么吃我就怎么吃”

很多人从网络、媒体、报刊杂志上,听说了吃什么对人体有好处,或者看见别人吃什么,自己也就开始食用。还有,看见南方流行吃什么,怎么吃,在北方也很快流行开来,并成为一种时尚。有些人听说吃什么补身体,一年四季都那样吃。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讲,这样的做法都是不理性的,也是错误的。食物进补要遵循三因制宜,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其实除了上述三点

还有很多其它的网传饮食养生方法

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学习学习专业的饮食养生知识吧!

关键词:饮食养生知识

一、五味调和,营养均衡

1.五味调和

饮食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从饮食物中摄取的五味能养五脏之气,人体气机调和,津液化生,形神乃俱。《灵枢·宣明五气》又提出了“五入”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说明五味对五脏具有选择性的亲和作用。在食养时应谨和五味,不可偏嗜。要不然就会产生疾病,比如胃痛。

2.营养均衡

《素问·藏气法时论》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蔬性能各不相同,不可偏胜。只有讲究饮食均衡,荤素搭配,才能达到身强体健,预防疾病的目的。

一、饮食有节,适寒温

1.节制饮食,定时定量

日常应该有规律地饮食,适量进食;定时吃、至时饮,使脾胃运化有常。饮食过饱,脾胃运化不及,易伤胃气,且过多的食物积滞于中,易蕴而化热,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出现胃痛、反酸、痞满等证,若邪热下迫大肠,肠中气机壅阻,气滞血瘀,则下利脓血,结滞不散者,则成痔疮。

2.适寒温

适寒温,是指不仅食物的性质要冷热适宜,其冷热温度也应有度,膳食应注意冷热均衡。

三、顾护脾胃,清淡饮食

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津液之源。所以饮食养生应以顾护脾胃为中心,而顾护脾胃莫过于清淡饮食为佳。清淡饮食,既能最大限度的保持饮食物原有的营养成分,又减少了脾胃的负担,相较于厚味之品而言,其对心脑血管的风险也低。

四、进食规范食后保养

粮食坏了、颜色变了、味道难闻了、烹饪不合理了都不能吃。并且吃饭时要保持心情愉悦,让身体器官充分吸收营养物。进食时也不要嬉笑说话,否则容易卡引起呛咳症状或更加严重的后果。

吃完饭了,也不要立刻躺倒,应缓慢地行走,以促进胃肠的蠕动,利于消化。

正确饮食养身从我做起

要想活得久,暴食先拜拜

参考资料:

[1]胡毅,杨云松.走出中医饮食养生的认识误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6(41):+.

[2]徐嫣然,薛莎.中医饮食养生[J].中医药临床杂志,,29(11):-.

[3]柳小远,张旭斌.试论中医饮食养生[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39(02):12-14.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yfdq/923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