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有哪些方法怎么对症用药

时间:2019/4/3 16:49:12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中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研究已经有数千年历史,主要将其归结为消渴症,并且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等不同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根据临床研究,其效果是可以媲美西药治疗的,而且可以整体改善病人的健康。但是中医强调整体管理,所以从药物到饮食甚至生活方式都有管理,才能实现最佳效果,改善健康。

一、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特点

1.要控制饮食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2.必须配合运动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效果最佳,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

3.注重调摄情志

糖尿病患者要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舒畅,气血流通,以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4.适当的中药治疗

对症服用中药治疗。

二、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

1.肺胃燥热型

燥热伤津致烦渴多饮、消谷善饥,排尿频数量多,尿色浑黄,身形渐瘦,舌红少苔,脉滑数。宜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治疗用白虎加入参汤加减。

2.肠燥津伤型

多食易饥,口渴多饮,大便躁急,舌红少津,脉实有力。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治疗用增液承气汤加减。

3.脾胃气虚型

口渴多饮,多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昧清淡、苔白而干,脉细弱无力。治疗用七味白术散加减。

4.肝肾阴虚型

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腰膝酸软无力,头昏耳呜,皮肤干燥,全身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用生地黄饮加减。

5.阴阳两亏型

排尿频数,浑浊如膏,手足心热,咽干舌燥,脉沉细无力。宜阴阳双补,生津止渴。治疗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6.湿热中阻型

渴而多饮,多食善饥,舌苔黄腻,脉濡缓。治疗用黄芩滑石汤加减。

三、中医糖尿病治疗的食疗方案

1、上消食疗方

上消,以多饮为主,口渴喜饮,随饮随渴,伴小便较多,色黄,咽干灼热等。其病位偏上,主要在肺,康复时,应以养阴清热、润肺止渴为法,宜用以下食疗方:

(1)葛根粉(用新鲜葛根洗净切片,经水磨澄取淀粉,晒干)30克,粳米60克。一同煮粥,早晚餐服食或将葛根粉30克,用水煮成糊状。每日3次,反复食用。

(2)苦瓜克,蚌肉克。将活蚌用清水养2日,清除泥味后取出蚌肉,同苦瓜煮汤,用油盐调味,喝汤吃苦瓜和蚌肉,食用天数酌情而定。

(3)鲜苦瓜50~克。做菜吃,每日2~3次(或将苦瓜制成干粉冲服,每次7~12克,每日3次),连吃半月左右。

(4)鲜番石榴适量,每日食鲜番石榴4~5个(或每日用番石榴干果2个,苦瓜1条,煎水服)。

2、中消食疗方

中消,以多食易饥为主,伴有口渴多饮,潮热盗汗,身体日渐消瘦,小便频多,大便于结,头晕目眩,耳鸣等,病位主要在胃,以清胃养阴、滋阴补肾为康复大法,宜用以下食疗方:

(1)南瓜克。煮汤服食,每日早晚餐各用1次,连服1个月。病情稳定后,可间歇食用。

(2)山药50~60克(鲜品克~克),粳米60克。将山药洗净切片,同粳米煮粥食,可四季早餐食用。

(3)鲜胡萝卜适量,粳米60克。将胡萝卜洗净切片,同粳米煮粥食,分2次服食,隔日服用,连服15~20日。

(4)鲜萝卜克,干鲍鱼50克。将萝卜洗净切片,同鲍鱼煮熟,每日分2次食用,隔日服,连服15~20日。

(5)猪胰克,怀山药克,天花粉克。先把怀山药、天花粉研成细末,再把猪胰捣烂与药末为丸。每次9克,每日3次,煮熟后服食,连服15~20日。

3、下消食疗方

下消,以小便频数为主,小便频、数量多、味甘、混浊如膏,烦渴喜饮,或伴大便溏泻,下肢水肿,四肢不温,困倦无力,应以补肾填精力康复原则。可选用下列食疗方:

(1)枸杞子15克,兔肉克,植物油、盐适量。先将枸杞子、兔肉加水炖熟,后加油、盐调味,饮汤食肉。每l~2日服食1次,可常食。

(2)冬虫夏草25克,老雄鸭l只。先将鸭子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再将冬虫夏草纳入鸭腹内,加水适量放瓦锅内隔水炖熟,调味服食。隔日食1次,15~20日为l个疗程。

(3)枸杞子15克,蚕蛹9克,猪胰1具。加水适量,煮熟后服食。每日1剂,常食。

(4)鲜洋葱50~克,瘦猪肉50克。先把猪肉煮熟,再下洋葱煮熟后服食。每日2次,常食。

当然,糖尿病治疗需要辩症治疗,以上药物、食疗方案仅供参考,医院门诊处理。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yfdq/647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