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是指药物效果所反映出来的寒热温凉四种作用特性,又称“四性”。有关中药寒热温凉四气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
四气临床意义,中医理论体系将临床疾病分为寒、热两大类别,药物亦相应分为寒、热二性,以利临床使用。中药寒、热、温、凉的特性,反应了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或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具体来说,温性、热性的药物一般具有发散风寒、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而寒性、凉性的药物则有疏散风热、清热泻火、凉血热、解热毒等作用。
中药的四气,除了治疗作用之外,用之不当亦会发生不良反应,寒凉性易伤阳助寒,温热性易伤阴助火,临床当准确辩证,恰当使用。
四气的临床使用原则,《皇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及《神农本草经·序例》说:“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药四气的使用原则。即根据病症的寒热性质,选用性质相反的药物。因此,运用中药,必须掌握寒、热、温、凉四性,才能针对病情的寒热阴阳准确地选用寒凉药或温热药进行治疗。反之,如以热性药治疗热性病,寒性药治疗寒性病,势必造成不良后果。
此外,临床上有些疾病,表现为“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证,当避开“假寒”、“假热”之象,而针对其“真热”、“真寒”相应地采用寒药或热药治疗。即所谓“寒因寒用”、“热因热用”之反治法,这实际上也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治疗原则的体现。对其假象,必要时可以用药性相反的药物,起反佐作用,以利受纳。
《中医药膳食疗》这本著作:
1.重点将药食同源药物和保健品类药物在书中重点罗列出来,并记载了药食同源药物的常用药膳,药食同源药物在书中用*号标出。
2.按照执业药师的标准将临床常见病罗列出来,并对每种常见病进行辨证施膳,体现了施膳的常见性和实用性。
3.本书书后附有药食同源药物的彩图。
团队几年的辛苦奋斗,首次将药食同源药物进行整理并加上常用药膳,希望能为大家合理施膳提供参考,为大健康发展尽一份力。这本书也是首次将药食同源进行整理,市场到目前为止还没见到这样的书籍。
商务合作或咨询其他事宜请联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