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重要还是感觉重要

时间:2018/5/29 19:35:13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疾病诊断是基于生化指标还是人体感觉?

人是一个生化反应场还是有感觉的生命?

当下的流行诊断方法

在当下,当一医院就医时,大多数情况下会马上开出化验单,得到一系列的生化检验结果。对比生化检验结果,医生在诊疗系统的帮助下,给出一系列的药物和指导方案。

这种检验,诊断和治疗方法,看起来是如此的客观!以至于人们在设想某一天,完全不需要医生的存在了。人类可以设计出更完备的、基于生化指标并具有检验,诊断和自动开处方能力的机器人,就足以完成此类工作了。

也就是说,当下流行的诊断方式,主要基于生化指标。人体感觉处于次要的或被忽视的地位。

以生化指标为首的诊断方式存在的弊端

这个问题的现实答案非常明显,在大多数情况下,基于生化指标的诊断占有绝对首要地位,而人体感觉在诊断中处于次要附属的地位。

虽然生化指标可以作为诊断的参考,但当处于绝对首要地位时会带来一些弊端。

这样的诊断方法,也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人们的判断和思维:

01

当诊断的生化指标良好而人体感觉不舒适时,会被认为没病装病,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

案例1:一个朋友一段时间依赖一直头疼,无力发晕。到医院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包括做脑部CT,没有发现指标不正常。被家里人认为没有上进心,本人也很痛苦。后有缘接触神农手眼,在牡蛎桃仁片和神农手眼手法下,半年时间完全恢复。人也变得开朗,有说有笑。

02

当诊断的生化指标不在人为设定的范围内时,即使人体无特别不适感觉,也被认为是感觉迟钝,疾病的前期,隐匿性的疾病,等等

案例2:这样的例子很多。许多朋友是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后被诊断为糖尿病,开始使用降糖药物。我们知道,有研究表明正常健康人在2周胰岛素注射下会导致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正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也就是在没有不适的情况下2周的胰岛素治疗身体会出现严重的不适。聂文涛医生在《有效康复糖尿病》一书中明确指出,多种原因可以导致血糖升高,而其中大部分情况是非糖尿病人也会出现的。所以,不是血糖升高就一定是糖尿病加重。相反,一些血糖升高对糖尿病人也好非糖尿病人也会都是有利于健康的(良性血糖升高)。

03

对于骨关节问题,当把影像学诊断作为首要判断依据时,宁可通过手术置换关节也不能忍受关节出现过骨折的痕迹。或者说对骨折后人体自我恢复能力开始无视,推崇手术来达到完美的影像-看不到骨折的痕迹。而替代性关节或器官在人体中的副作用却被忽视。

04

对于糖尿病问题

当监测的生化指标-血糖处于正常人的范围内时,不管这种血糖值是否在药物控制下,都可视为“临床治愈”。

很明显,一天打30单位胰岛素来维持血糖8.0mmol/L的人和血糖在相同值却完全不使用外源胰岛素的情况下,健康程度是不一样!药物控制下的所谓达标真的可以称之为“治愈”吗?!

05

思维的影响,人们在咨询疾病时,已经很少谈到自身的感受了。更多的是扫描一下化验单来。内心的期待也主要是如何使得指标合格?而身体感觉已经变成次要的甚至忽略的了。

显然,这样的观点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为什么现代医学对生化指标重视高于人体自身的感觉?

这和现代医学的发展道路有关。

大家知道,推动现代营养学和药学发展的不是医生,而是大量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和信息处理专家。他们不仅拥有现代科学的手段,也有早期现代科学的那种直观的求证精神,为医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他们在把先进科学手段带到了药物和营养学研究领域的同时,也自然地把物理学的机械观念带了进来。人越来越像是一个生化反应场而不是一个有感觉的生命了。

西方医学一直就是以解剖为主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解剖不仅成为认识人体的手段,也成为唯一治疗疾病的手段。这种研究的确为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人体的微观世界提供了帮助,同时也的确为是人体快速摆脱一些病灶危害提供了直接的治疗方式。沿着这种方式不断深入的研究,人体认识进入了细胞的、分子的、元素的研究阶段。但是,当你成为一个微观粒子的研究精英时,你正在远离生命,应该称之为物理学家。

人应该被看作为一个生化反应场还是有感觉的生命?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中医中的医学家和药学家

我们把研究中药的人士称为药学家,如李时珍。李时珍是《本草纲目》的作者,是中国最伟大的医生、药学家、博物学家、科学家、中医和针灸师之一。中医药学家和医学家的区别在于,他们在著书立说时,药学家把重点放在药物的分类、作用、组方等;而医学家是把重点放在如何辨证施治。他们在当时都是医生。因此说,本质而言,中药的研究是由中医来完成的。

在中药的研究过程中,一方面临床中不断发现的问题构成了研究者的巨大推动力,另一方面注意从人类的生活习惯和生命规律入手,注重环境和自身的各种异常变化。在几千年前,一个注重人体调整与环境调整研究的医药学-中医药学在中国诞生了。

也就是说,中医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人为中心,高度重视人体的感觉。

现代中医学

在现代中医学看来,离开了生命整体的动态发展和功能平衡环境,一切解剖式的研究都难以面对生命的问题。一个死的、物质的人体,其结构研究的任何结果,对活的生命来说都经常是难以成立的。问题涉及到解剖专家最引以为骄傲的外科手术治疗。在现代中医学看来,试图截断人体的任何生命力的做法都是不得已的,代表了医学的一种遗憾,而不是骄傲。

也就是说,聂文涛医生倡导的现代中医学认为,人应该被看作为一个有感觉的生命而不仅仅是一个生化反应场。

面对疾病诊断,聂文涛医生认为:疾病诊断和治疗应该把人体感觉放在第一位,而把生化指标放在参考性的次要的位置。

例如,面对当今全球范围内爆发的糖尿病,聂文涛医生在年讲出了血糖如救火的观点。

(1)低血糖对人体损害确切而严重。相对低血糖损害也是如此。

当人体血糖值不低于为正常人设定的低血糖阀值却出现急剧的低血糖症状时,被叫做相对低血糖。

(2)大多数情况下,血糖升高是人体代谢出现不平衡时身体自身的保护性反应,为人体自我保护机制激发的代谢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

(3)这如同失火时前来救援的消防车,救火车。保护好对人体有益的血糖升高(良性血糖升高),让人体有能量经历完整的恢复期,有利于疾病和体力的恢复。也就是不急于采用降糖等急救手段来干预生化指标。特别是由于高热,运动过度,饮食失调等原因导致的血糖升高。而这些非糖尿病人也常常经历的血糖升高,糖尿病人也会常常经历。

(4)血糖长期升高,表明人体出现了代谢功能低下等问题,进行必要的营养干预和代谢功能训练,提高人体的代谢能力,把恢复体力和并发症放在首位,就是高度重视人体感觉。

(5)一些人血糖在药物控制想长期接近正常人水平,但并发症严重。此时,如何适度升高血糖来为代谢能力恢复提供生命支持,尤为重要。

(6)把人看作有生命的。要把养生看作首要目标。

养生,就是养护生命,它包含了祛除疾病的最低健康要求和追求颐养天年的最高要求。

评价糖尿病人的健康状态,首要的是并发症,体力和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的变化趋势。血糖只是参考。

聂文涛医生强调,糖尿病健康管理的目标是让患者活得更好,活得更久。

对于糖尿病人而言,在慢性疾病的恢复过程中会出现周期性波动,表现为指标时好时坏。所以,有时血糖不达标但快乐地活着(放松血糖控制),还是血糖达标但痛苦不堪地活着(严控血糖),这是一个选择。这种选择,决定着身体状况波动的整体变化趋势。

或许有人说,只要我们选择足够的生化指标,就可以把人体各种变化纳入视野,人体就可以看做一个复杂的生化反应场。那么就能够用多项指标来完全代表和控制人的状态。我想说,设想是可以的,现实很遥远。能够监测的人体生化指标已经达到千项以上,可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等为何依然呈现爆发趋势?

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本来就是参考大多数人感觉良好时的数值而设定的。而一个动态的具有生命力的人体,在复杂情况下的反应是不能够完全预知的。况且,这些生化检测项目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联动机制。为只要知道足够多的生化指标就可以完全控制人体的傲慢想法,正在伤害许多人的健康。这也是聂文涛医生提出安全的营养干预策略的重要原因。并指出只适用于急救的药物被长期使用,是一些疾病长期化甚至终生化的重要因素。

在最初聂文涛医生用桑黄子恢复并发症后观察到患者血糖随着并发症好转后趋于平稳。于是提出“先健康后血糖平稳的理念”,才是正确的努力方向。

世界已经改变,你还不变吗?

延伸阅读:

“血糖如救火”聂文涛医生20年不敢公开的主张

聂文涛:糖尿病能活多久?

聂文涛:糖尿病不同阶段的康复目标

把所有的疾病都描述成

永远不能治愈、永远没有希望,

不应该是医生的主张和医学的追求。

让人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这才应该是医者的追求。

聂文涛健康管理

如果您希望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请转发朋友圈

聂文涛医生最新糖尿病讲座,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颠风医院
白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yfdq/389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