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认为风、痰、火、瘀、虚引发眩晕。各种致病因素可单独致眩,也可相兼为病。
因风致眩。《内经》认为此病主要责之于肝肾之脏,如《素问·五脏生成》曰:“头痛癫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是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因火致眩。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言:“头目眩晕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认为本病发生系由内生风火所致,主张此病的病因病机应从风火立论,并从五运六气的太过不及揭示了眩晕的发病原因。
因痰致眩。朱丹溪、仲景痰饮致眩之论,倡痰火致眩之说,主张“无痰不作眩”及“治痰为先”。其论治本病注重“主于补虚,治痰降火”。
因虚致眩。《圣济总录》指出由于素本体虚而风邪入中,使五脏六腑之精气不能上养诸窍,可致眩晕发生。同时,还认为气虚不充、痰水、风痰结聚也是眩晕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其云:风头旋者,以气虚怯,所禀不充,阳气不能上至于脑,风邪易入,与气相鼓,致头旋而晕也。
因瘀致眩。虞抟于《医学正传》中提出“血瘀致眩”之说,认为多种因素致血瘀不行,瘀血停聚胸中,迷闭心窍,火郁成邪,上扰头目,发为眩晕,故治宜行血清经,散其瘀结,则眩晕可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