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的号怎么挂 http://m.39.net/disease/a_8505800.html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哟
“更年期”科普系列
是生活与生命的“转弯",请当心,请“坐稳",满怀信心地迎接“第二个青春"。
——郎景和·初潮与绝经
“更年期”的中医养生
(贰·上篇·经络)
经络学说腧穴养生“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灵枢·脉度》
“经络”的概念最初记载于《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中精、气、血、津液濡养五脏六腑的运行通道。
经,为路径,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为网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因此《内经》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脉》)
五脏(肝、心、脾、肺、肾)与心包,和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共为十二经,加上前任后督,共有十四经。
中医针灸以“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为理论基础,认为人体功能活动、病理变化受自然界气候变化、时日等影响而呈现一定的规律。
“子午流注”就是循经按时辨证的遵循方法。现代时间生物学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被称为“生物钟”。
在此介绍以“子午流注”为基础的循时养生法。
23时-1时,子时,足少阳胆经胆经当令: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阴气最盛的时候。《类经图翼》上说:“子者阳生之初。”
此时,阳气开始生发。常会发现,平时8-9时本来昏昏欲睡,但是11时反而精神起来了。因此,有人习惯于11点开始工作。《黄帝内经》曰:"凡十一藏皆取于胆”。中医认为,脏腑的气血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所以,子时应入睡,阳入于阴,有助于固护阳气。对于胆经阳气的养护对一天至关重要,有助于胆汁推陈出新。
图源来自百度图片
1时-3时,丑时,足厥阴肝经肝经当令
丑时,又称“鸡鸣”之时。鸡被古代中国人民褒称作“知时畜也”。
此时属阳气上升之时,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甲。此时睡眠,有助于肝阴的充养。有因肝阳偏亢而肌肤干痒、筋肉挛缩者,易在此时醒来。可以按揉太冲、行间两穴,以泻肝火。
图源来自百度图片
3时-5时,寅时,手太阴肺经肺经当令
寅时,又称平旦、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是从静变为动的开始,由阴转阳的过程。
此时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仍应处于深度睡眠之中。“肺朝百脉”,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肺脏是气血生成与运输的通道。它的养护是通过这段时间的深度睡眠来完成。
图源来自百度图片
5时-7时,卯时,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当令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因此,人会在清晨的5-7时自然醒来。
此时大肠蠕动,有助于将肠内代谢物排出。这个时候代表地户(肛门)开,利于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若有排便不畅,可憋一口气。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有助于大便的排泄。
图源来自百度图片
7时-9时,辰时,足阳明胃经胃经当令
辰时,别称食时。天已大亮,胃经当令。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通过经络的循行可知,胃疼、膝盖疼、脚面疼都属于胃经病。
此时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应进食。脾胃为后天之本,胃气盛,则利于消化,所以说,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早饭吃多也不易发胖。进食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有助于固护胃气,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吃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图源来自百度图片
9时-11时,巳时,足太阴脾经脾经当令
巳时,又称隅中,《淮南子·天文训》云:“日至于衡阳,是谓隅中。”气血运行至脾,脾主运化。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脾是什么呢?脾字的右边是一个卑,意为奴婢,可以想象成烧火的丫头,添柴扇风在做饭。反之,脾经的运化功能下降,其他脏腑皆不适。
通过脾经对于水谷精微的运化,气血到达各脏腑,此时精神旺盛,脏腑机能充盛,有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有脾胃虚弱者,在此时容易犯困,脾主肌肉四肢,此时可做些运动,刺激肌肉活力,顺应脾的功能,升举脾阳,助健脾气。
图源来自百度图片
11时-13时,午时,手少阴心经心经当令
午时,又名日正、中午等。与子时相同,天地气机的转换点,阳气最盛,阴气始发。天人相应,因此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转换之机。所谓“子午觉”,便是在转化之时,通过睡眠休息,固护脏腑功能。
此时,可以睡会儿觉,睡不着也可闭目静心。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则不要去干扰。
图源来自百度图片
13时-15时,未时,手太阳小肠经小肠经当令
未时,此时太阳蹉跌而下,开始偏西,故又谓之日侧、日映。此时,气血运行至小肠。小肠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
因此,午饭要吃好,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心和小肠相表里。表就是阳,里就是阴。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同样。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有人每天下午两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而心脏无器质性病变,可能是由于小肠经之疾。
图源来自百度图片
15时-17时,申时,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当令
申时,别称哺时、日哺。气血运行至膀胱经。膀胱经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意为膀胱汇集三焦水液,并主管水液的运行。
此时,易犯困,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膀胱经气血不通,不能上荣于头。可以沿着脊柱两侧(竖脊肌)进行按摩,能够激发体内阳气。此外,有喝“申时茶”的养生方法,此时多喝水,有助于身体通过水液代谢糟粕。
图源来自百度图片
17时-19时,酉时,足少阴肾经肾经当令
酉时,又名日落、日晨。气血运行至肾,肾主藏精。精是人体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原始力量,此外,元气藏于肾,元气是我们天生带来的。所以说肾为先天之本。
此时,也是一般人下班之时。人应待在屋内,不妄作劳,不触雾露,避免扰动体内之阳气。晚饭也应少吃,精细为主。肾主藏,此时进食过多,也不易运化,容易导致肥胖。
图源来自百度图片
19时-21时,戌时,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当令
戌时,别称黄昏。气血运行至心包。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心为君主之官”,不可受邪。因此,心有疾,多沿着心包经而行。
此时,应准备入睡或进入浅睡眠状态。若有心悸、胸闷,可按揉心包经的“内关”穴。此外,心在志为喜,此时,保持心情愉悦放松,也有益于心功能的养护。
图源来自百度图片
21时-23时,亥时,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经当令
亥时,此时正是夜阑人静之夕,故又称人定。此时,气血运行至三焦,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
此时的静修有助于三焦的休养生息,保持气血运行通道的畅通。适宜入睡、静坐;不宜于脑力劳动、剧烈运动、大量饮水和吃宵夜。
图源来自百度图片
中医的子午流注法是古代针灸疗配穴的一种方法。它以十二经中的六十六个五腧穴为基础,结合天干地支五行生克,并随日时的变易推论十二经气血运行中的盛衰,开阖情况,作为取穴的依据。在此介绍的只是通过气血在十二经的运行规律所归纳的养生指南。
下一期,将针对绝经前后的某些症状,向大家介绍一些穴位按摩的养生方法,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