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医大夫用药之通病

时间:2020/1/30 8:14:43 来源:中医_中医偏方_中医养生偏方 作者:佚名

导读:蒲辅周老先生用药之巧,曾直指如今大夫用药之杂乱……

有人说,古方中用人参的,就一定要用人参,蒲辅周却说不一定。他举了一例,仲景生于汉代,那时辽东尚未开发,故白虎加人参汤、理中汤中所用的人参皆是党参。四川的泡参也很好,其色白中带黄,味甘淡,入脾肺经补气,加之其体疏松,补而不壅,补气而不留邪。若嫌力薄,可以多用点嘛。

蒲辅周在成都治一血崩妇女,以补气摄血为大法,泡参用至四两而效。泡参其价甚廉,梓潼凤凰山的桔梗、长卿山的柴胡,也都是很好的药。

长卿山的柴胡叫竹叶柴胡,色绿,用茎,而北柴胡用根。三物备急丸是仲景方,其功在攻下冷积而止腹痛。伤于生冷瓜果,积久不化,非一般消导药可效。有人病此,求治于某老,其用药无非楂、曲、平胃之类,服二十剂无效。此病非攻不能去其积,非温不能已其寒,蒲辅周用三物备急丸的大黄、干姜,不用巴豆,改用刚阿魏而效。巴豆猛峻,不可轻用,即使用,也要注意炮制方法――去油用渣,并严格掌握用量。

蒲辅周有个学生,素来用药谨慎,一次处方开巴豆五分,患者服后即暴吐剧泻不止,所谓“一匕误投,覆水难收”。后来蒲辅周调治了许久才好。对某些慢性疾病,蒲辅周推崇煮散,即把药碾成粗末、混匀,每用五六钱,水一盏,煮七八分钟,去渣,适寒温饮之,一日一两次,不伤胃气,药效易于发挥,犹如轻舟速行也。便秘勿轻言泻下。如肝失疏泄,用四逆散,气机升降复常,大便自通。脾虚运化不好,蒲辅周用甘麦大枣汤而效。

或有人以为这样的治法神奇,其实不过“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而已”,何神奇之有!用药要丝丝入扣,不多一味无谓的药,不少一味对证的药。

中药丝丝入扣,不是多而杂。用药杂乱是初涉临床者的通病。

原因之一是病机不明,用药不能击中要害。

二是急于见功,这样就势必见一症用一药,甚至用几种药,变成了《唐书》说的“广络原野”。

三是瞻前顾后,用一味热药,怕太热,加一味凉药;用一味泻药,怕有伤,加几味补药。

曾有学生治一个气喘患者不效,来找蒲辅周,说是不是因为没有根据老师的经验加葱白。

蒲辅周看他的处方,一味热药后跟一味凉药,下面又是一味热药,后跟一味凉药。蒲辅周就问他,这是寒喘还是热喘?他不能回答。这就是病机不明,所以用药杂乱。要是寒证,用凉药岂非雪上加霜?用药杂乱,就像打架一样,你这里一拳头打出去,他那里拉着你的手,那哪儿能打得中?

蒲辅周年轻时用药也杂,后来蒲辅周读叶天士的医案,才发现叶天士用药真巧。古人说:“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

说到达药,当然还是要向仲景先生学习,他是深知药物利弊的。如果不识药,对药物的利弊拿不准,用一味不行,就多用几味,这样能不杂乱吗?

本文选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蒲辅周》一书。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蒲辅周》,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内容介绍

蒲辅周为四川绵阳梓潼人,早年即以医技名震成都,于一九五五年奉调中国中医研究院,倾心中医事业七十余年。蒲氏医理精深,经验宏富,长于内、妇、儿科,尤擅长温病治疗。在中医学术的许多领域有独到见解,为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本书由“生平简介”“治学经验”“临床经验”“论文著作”“学术思想”“良方验案赏析”“学术传承”和附录等组成,对蒲老的行医经历,学术成就以及临床诊疗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本书以对蒲老治学方法、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解析为重点,以揭示先生的治学门径、辨证用药的内在思路与规律。力求体现蒲老强调辨证论治、治病务求其本的诊治特点,希望对提高读者的临床水平有所帮助。

(扫码下单)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蒲辅周》,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

大家都在看↓

五十年行医,精华都在这里

无论治疗哪个季节的急性发热病,中医都管用!(蒲辅周老师经验)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能否治疗白癜风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nxiadu.com/pfmf/717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